“轟”
一架被擊中的牛鈴魚雷機冒出顯眼的火焰,拖著滾滾黑煙向大海栽去。
然而它不論如何也只是小口徑高射炮,必須有一種中口徑高射炮來填補火力空白。
這充滿前瞻性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長風的努力,否則軍部的老爺們估計也一樣會悠哉悠哉、不慌不忙。
片刻之后,第36魚雷機中隊開始切入攻擊航線。
戰艦正在轉彎,大家用力抓住身旁的物品來穩住身形,有軍官厲聲呼喊讓大家隱蔽自身。
在之前的對艦攻擊中,13架牛鈴就損失了7架之多,現在僅存的5架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被全部擊落。
在那之后,等美國人淘汰掉自家的垃圾28㎜“芝加哥鋼琴”高射炮、仿制了厄利孔與博福斯,美國海軍才能達到相同水平。
明軍戰機可謂為所欲為,如此反復
“氣溫二十一度,風向東北,風速三點三”
大明生產的3436型高射炮沒有本質改動,只是重新設計了輕一些的新底盤,并且將口徑改為384㎜,由原本的4發彈夾改為5發彈夾供彈。
相比起這,歷史上俄國人與美國人雖然大量仿制了博福斯高射炮,但是均未支付相關費用,瑞典人難免郁悶。
猛烈的空襲和炮擊讓英印第8步兵旅的防線搖搖欲墜,不過在明軍大部隊登陸時,他們倚仗早就標定的諸元開炮還擊,給陸戰一旅和第三十八步兵師造成了一定的傷亡。
顯然,這時候的魚雷機就跟活靶子似的。
13架魚雷機開始下降高度,并稍稍轉向準備進入魚雷攻擊航線;10架轟炸機同樣下降,但繼續保持著平飛。
霎那間,此起彼伏的炮聲交織成了恢宏的交響樂
連串的384㎜和256㎜的高爆彈、曳光彈像流矢一般刺向天空,整片海域的上空好似被逆天而行的流星雨所籠罩。
“咚咚”
在轟響中,貞觀號左舷的三座雙聯裝128㎜向幾千米開外正緩緩逼近的英軍機群打出了第一輪齊射。
盡管損失慘重,但仍有幾架牛鈴魚雷機勇敢的飛到了攻擊位置,投下了魚雷。
以每小時近二百公里的速度與水面撞擊,柔和的大海卻會像石頭一樣堅硬,整架飛機瞬間四分五裂,濺起一大團水花。
被擊落的魚雷機拖著黑煙一頭栽向大海,濺起大團水花。
“掩護”
一個個雙機編隊先下降高度,然后拉升,從后邊仰頭向上對準了轟炸機,然后瞄準其機翼的引擎射擊。
“瞧那”
在煙幕掩護下,由一個步兵排和防化隊的一個噴火班組成的突破分隊接近了那座用工字鋼、圓木、沙袋建成的臨時指揮部。
他們的身影在煙幕間若隱若現,但很快,一條耀眼的火光從那兒閃現。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