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美國人的糾結;東方直布羅陀的末日
“閣下,美國公使又來問詢戰爭進程了。”
“哦,沿用上回的答復就行了。”
“呃可他們想要個肯定答復,就是包不包括澳洲。”
美國方面一直在密切關注著亞歐兩洲的戰局,相比起歐洲似乎有些僵持的情況,亞洲的戰局可以說已經是一邊倒了。
陸海軍聯合委員會向總統提交了評估報告,認為新加坡不可能阻擋明軍的步伐,所謂的“遠東直布羅陀”可能只能堅持二十五天到四十天。
「當地存在超過六十萬平民,其中華裔占據多數,存在顯著的治安隱患連續失敗的英聯邦軍隊缺乏足夠的勇氣在被圍困的狀況下堅定作戰,島嶼北部也不存在永備工事防線」
門羅主義和孤立主義的雙重影響讓聯邦政府上層無法達成統一的意見如果合眾國需要插手,那么亞洲與歐洲究竟應該優先處理哪一個
過去比較受認可的態度是認同德社的存在,因為德社的存在能有效分散英法兩國的重心,同時也不怎么對美國構成威脅。
所以二、三十年代的十多年里美國與德社保持著正常的外交關系,投資、交換技術、吸納人才等等都很常見。
但大部分政客也認同另一件事假如德社試圖通過武力來輸出▇▇,那么就得提高警惕了,須避免歐洲、尤其是英法被攻陷而改頭換面。
眼下,德社還在北歐與英法拉鋸,西歐尚未爆發大戰,馬其諾防線似乎可以有效阻擋德國人
所以暫時還是觀望著吧,他們仨這樣拉鋸下去、打個頭破血流就再好不過了。
這次如果再復刻歐戰的結局,合眾國一定要賺得缽滿盆滿
至于亞洲,雖然戰爭部和海軍部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制訂了將大明視為假想敵的“黃色戰爭”計劃。
基于這個計劃的預想,美國大力建設了關島、威克島、中途島等等作為太平洋艦隊樞紐的基地,以及拱衛遠東的第一道防線菲律賓。
但相比起軍事上的充分準備,聯邦政府卻從來沒有明確應該在何等情況下與大明開戰,“戰”與“和”兩大派系的口水戰已經綿延了好幾年。
實際上不少人認為壓根就應該放棄菲律賓,在太平洋守好家門即可,合眾國對外發展的戰略重心應該是歐洲。
不過,無論是主戰派還是主和派,當前都不考慮驟然插手。即使是前者,也認為應該當大明登陸澳洲時再出兵干涉。
同時,還需要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來說服本國公民。
如果在沒有重大切身利益干系的地方進行戰爭,短期尚可,但只要進入了持久流血犧牲的消耗戰,美國公民勢必會厭惡而要求和平。
那樣的話,聯邦政府將不得不對大明妥協,徹底放棄遠東地區的利益。
依照揣測和分析,大明朝廷已經大致摸清了美國人的想法至少在明軍進攻澳洲之前,美國人不可能主動干涉。
這讓大明君臣都安心了許多,反正長期以來的目標都只是南洋地區,美國人如果不干涉,相安無事那自然是極好的。
至于澳洲,朝廷與諮政院迄今也沒有定論是見好就收還是冒險嘗試
奪取吧,似乎有點吃力,還會招致美國人的干涉,使得事情往糟糕的方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