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道“也是,那我們就按大概來算吧,計八個步兵師、四個野炮旅、三個戰車旅、三個機步旅,再加上部分勤雜輜重部隊,比二十萬稍多些。”
在場的軍部人士都未否認,算是認可這個估算。
算盤珠噼里啪啦的碰撞聲響了起來,李光遠三兩下就算出了大概數據。
“這支大軍輸送至澳洲總計需占用三百一十二萬噸運力,全數上岸開攻以后,每日需要耗用五千一百噸物資。”
“日耗物資算得比較理想,實際要考慮因襲擊受損,還有變質腐壞,得另加五成。”程翰平淡地說道“但這不難達到。”
見二人你來我往了一陣子,林羲也表態道“單單這樣看的確容易,但進攻澳洲不可避免會同美交惡,這便會牽扯出眾多戰事。”
只著眼于澳洲一地肯定不行,一旦美國摻和其中,那整個太平洋都得燃起戰火。
首先,美國人仍然賴在日本大阪、京都、愛知等地,那兒的地面部隊倒沒什么用,可潛艇單位卻不容忽視。
其次,菲律賓也得盡快解決,美國人在此經營數十年之久,要塞和永備工事一應俱全。
兩地皆可部署潛艇和遠程轟炸機,能夠對大明的海上運輸線和內陸城市構成嚴重威脅。
b17b轟炸機的航程可達3000㎞,從菲律賓起飛能夠抵達長沙和南昌一線,從日本起飛能夠直接威脅京師應天府。
大都督府預計解決賴在日本的美軍只需要兩個步兵師,再搭配一些扶持的仆從軍即可。
而菲律賓則比較棘手,那兒不僅有美菲十五萬大軍,還有嚴密的永備工事。
雖然海軍條約的子條約中限制美國人在菲律賓部署坦克和重型火炮,但現在距離到期已經過去了兩年之久,聯邦政府可沒閑著,這兩年以來一直在源源不斷的撥款。
鈔能力搭配當地無數土著廉價勞動力,巴丹要塞區的堅固程度可以說一個月一個樣。
“對呂宋的圍攻至關重要,美國人意圖讓它成為拖延我國朝的流血地,我們得想方設法盡快將之奪下。”
“依照多年以來制訂的策略,陸軍需要投入至少六個師,還有四到五個野戰重炮旅,兩個攻城重炮旅。”
程翰簡介了一下針對家門口的威脅的解決辦法。
“饒是如此,大概也沒法短期拿下,要塞終歸是要塞。”馬明利說道。
幾名軍部人士都沉默不語,無法反駁,因為沒人敢保證能快速解決依托堅固防線的十多萬敵軍。
這也是雙方的矛盾之所在,反對方認為如果沒法快速平定呂宋的話,大明在戰略上就處于被動狀態。
一邊被牽制著大量精銳部隊和重武器,一邊還會被潛艇和轟炸機威脅。
就這還要跨越半個地球向澳洲投送另一支大軍簡直是拿社稷安危開玩笑。
如果先等拿下呂宋再進攻澳洲呢那可能都過去一年了,澳洲有更多的時間完成動員、擴軍;美國也有時間調遣大西洋艦隊,同時向澳洲派去援軍。
這正是菲律賓的惡心之處,顯然,美國人寧可虧錢也要堅持盤踞的做法到底是有效的,極大的限制了大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