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第四〇四章中國人的佳作;格局打開及時撒手
在對照著說明書和使用手冊以后,負責試射的幾人很快就弄清楚了火箭推進榴彈發射器的使用方法。
為彈頭裝好引信,再將整發彈藥插入發射器,把瞄準具底座上放倒的對折照門和表尺給扳正,大拇指撥開握把邊上的保險
“這看上去不難操作,好,準備發射。”
首位試射者是一名武器局的技術中士,隨著他喊出“ag”的示警,一道火光便從發射器后端涌現
噴焰的吹拂讓四周塵土飛揚,榴彈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飛向了五十米開外的那輛r35坦克。
“轟”刺眼的閃光之后便只剩下深灰色的硝煙漸漸散去。
在附近等候的人隨后湊了過去,找到命中處以后用油性筆在那畫了個圈。
接下來,又進行了多發射擊,正面、側面、更遠些、更近些。
總共發射十發,命中九發,啞彈三發。
隨后,武器局的評估小組便圍住了坦克,開始記錄實際侵徹效果。
“大致可以看到彈頭的飛行軌跡,它的速度不快,或許只有幾十米每秒。”丹克爾少校回想了剛剛目睹的場景,如是說道。
格拉赫博士點了點頭,“所以這不是動能彈頭,我想它應該是使用了聚能效應的化學彈頭。”
有人開始使用卡尺和螺旋測微器對命中處的穿孔進行精確測量,也有人打開艙蓋拿著手電筒鉆進了坦克內部。
德國人試射的彈藥標準名稱是三七式通常破甲彈,大明軍器局實測結果是在10㎝炸高時的靜破甲深度為90㎜,但實戰中不可能有這樣理想的條件。
“很完美,法國坦克的4厘米鑄鋼裝甲被輕易貫穿了。”
“博士,駕駛員座椅上也出現了一個洞,還有燒蝕痕跡。”
這表明不僅駕駛員必死無疑,而且他身后的車長和炮手也可能會受傷。
“炮塔側面也被貫穿了,這個洞正對著車長的腦袋,如果真的有人的話那他一定很倒霉”
之后的所有命中處經過檢查都被有效貫穿,其中有兩發非常致命在穿透車體或炮塔以后還損傷了彈藥架。
如果是在實戰情況下,這樣的打擊毫無疑問會讓整輛坦克變成充斥火焰的鋼鐵棺材。
看上去效果不錯
大感欣喜的德國人馬上決定用它對重型坦克進行試射,看看這種采用聚能效應的榴彈能否成功貫穿連反坦克炮都只能徒呼奈何的厚重裝甲。
測試場本就有一輛繳獲的瑪蒂爾達i型步兵坦克,不過它這幾天已經被各種反坦克武器糟蹋得千瘡百孔了。
瑪蒂爾達的正面裝甲厚達60㎜,德國人發現ak36型反坦克炮只有在50的極近距離才能保證穩定擊穿,否則就得設法射擊其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