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命令可以說極具侵略性了,幾乎等同于在挑起事端。
試想如果幾艘美軍驅逐艦一直尾隨著德軍戰艦或潛艇,還不斷向英國人通風報信報告坐標,德國人會有多么的頭疼。
法羅冰島水道海戰中,皇家海軍僅有蘇塞克斯號重型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成功撤離,英國人的海軍榮耀胡德號從此不復存在,五艘驅逐艦也先后沉沒。
威廉惠特沃斯海軍中將和一千四百多名官兵隨艦沉沒,僅有五人幸存。
他們扒拉著漂浮的碎片,很幸運的在失溫而亡之前被那些棄艦的驅逐艦水兵們救起除了螢火蟲號以外,其余四艘驅逐艦在棄艦以后都有時間放下卡利救生筏,所以大部分人都活了下來。
因為螢火蟲號的撞擊和漢人號的魚雷,特奧多爾號戰列巡洋艦航速最多只能達到26節,然后又遭到了英軍飛機的魚雷攻擊。
當時已是日落時分,從暴怒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的劍魚魚雷機不愿意錯過最后機會,冒著燃油耗盡、返航墜海的風險向德軍破交艦隊發起了進攻。
英軍飛行員們知道這次行動更重要的是擊傷而非擊沉,所以并未集中攻擊,17架劍魚魚雷機分成三組分別攻擊弗朗茨號、布魯諾號、特奧多爾號。
布魯諾號倒是靈活地閃躲掉了慢悠悠的劍魚們投下的航空魚雷,可弗朗茨號與特奧多爾號卻沒那么幸運。
弗朗茨號中雷一發,損失了530噸重油,最大航速也下降到了29節。
特奧多爾號中雷兩發,雖然損傷得到了妥善控制,并沒有沉沒風險,但航速只剩下20節,現在即使是羅德尼號和納爾遜號那樣的低速戰列艦也能追上她了。
而英國人付出的代價是8架劍魚魚雷機。
相比起歷史上戰爭海軍的偏執,工人海軍更實際、更奉行拿來主義一些,標配的中口徑高射炮是陸軍fk36型37㎜高射炮的海軍版本,賦予編號skc37,更換了炮座、降低了射速,其實戰射速是歷史上“37手拉機”的三倍。
英軍飛機在實施魚雷攻擊時的海況并不好,風力接近七級,浪高超過八米,所以那些劍魚們不得不以極慢的速度投放魚雷,因此幾乎成了活靶子。
“波羅的海破冰”行動終究沒能得到一個完美的結局,胡貝特少將在唏噓之余也只能根據形勢做出最有利的決斷。
他命令特奧多爾號終止任務,搜救附近雙方的落水官兵,然后前往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先銷毀機密文件和密碼機,然后靜候外交風云,如果情況不對就立刻自沉。
三艘戰艦收到了來自特奧多爾號的電訊「祝你們取得成功,盡早讓英國人意識到頑固抵抗沒有意義」
在這以后,特奧多爾號先掉頭返回了先前的交戰海域。
她不斷發射照明彈,搜索、打撈那些擠滿了英軍官兵的卡利筏,然后以12節的巡航速度駛向冰島西部的目的地。
至于破交艦隊旗艦弗朗茨號,雖然被一枚航空魚雷擊傷,但問題不大,29節的極速仍然屬于高速艦的范疇,損失的重油也可以在以后想辦法補給。
雙方在告別以后,弗朗茨號、布魯諾號、皮克號繼續踏上了征程。
至此,破交艦隊成功突破了皇家海軍的封鎖,三艘戰艦將在一夜之后深入大西洋,并分散狩獵各自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