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對面的林羲微微頷首,“是,海軍當下也在考慮出擊,如果能以此逼迫敵太平洋艦隊出動就好了。”
殲滅敵軍野戰部隊、占領戰略要地、摧毀敵軍恢復能力這三者都同等重要。
將之應用在以海空作戰為主要模式的太平洋戰爭中,那就是摧毀美軍的艦隊其中又以航母特遣艦隊為重中之重。
另外是攻奪關島、中途島、特魯克、夏威夷等中轉基地,以及摧毀西雅圖、舊金山、洛杉磯、費城、紐約等造船廠。
很明顯大明暫時沒法威脅到美國本土,所以先要拿前兩者做文章。
大明海軍眼下有兩個方案,一是主動出擊,逼近威克島,尋求與太平洋艦隊進行一次決戰來打破目前平衡的態勢。
二是延續圍澳打援的方略,發兵澳洲,迫使美軍太平洋艦隊南下,這樣一來明軍艦隊就能掌握主動權,既可以進攻美軍艦隊,也可以趁機奪取威克島和中途島。
不過現在出現了戰略分歧,大明空軍認為把戰爭資源投入到澳洲是很不明智的,陸軍也持相同看法。
達爾文之戰和莫爾茲比之戰這兩次戰役已經可以證明很多問題了
澳大利亞人的抵抗態度太過于強硬,萬里迢迢遠征人家本土的交換比很難看,而且澳洲大鐵礦的開發周期太長,短時間內沒法反哺大明。
代價大、收益小,這不是劃算的買賣。
陸軍方面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兩個精銳的常備軍步兵師損失甚大,以后登陸本土恐怕又要報銷幾個師,并且陷入持續不斷的拉鋸戰中。
柿子要挑軟的捏,大明陸軍傾向于削減在西南太平洋地區的兵力投入,把資源投入到南亞次大陸方向。
英印軍的戰斗力遠遜于澳軍,而印杜的資源不僅豐富而且即占即有,簡直不要太有誘惑力。
小麥、大米、茶葉、白糖、菜籽油、皮革、棉布、鐵礦石、錳礦石、銅礦石、鉻礦石林林總總的數十種資源可以直接添加進運轉中的大明國家機器。
有將領非常自負且狂妄的宣稱,只要四到五個師就能把土雞瓦狗似的英印軍打得滿地找牙。
大明空軍內部的主流看法是應該更加積極地對美作戰,而不是被澳洲拴住了手腳,等殲滅太平洋艦隊主力以后再從容對付澳洲也不遲。
如今航空兵力量的威力日益增強,而明軍的航母數量又占據優勢,此時不主動出擊更待何時
雖然兩艘天市垣級都受創在修,但仍有兩艘航母、兩艘裝母、三艘輕母,可以組成一支讓人望而生畏的打擊力量。
作為對比,美軍如今能夠動用的只有薩拉托加號、約克城號、企業號、突擊者號這四艘航空母艦,還有加班加點倉促完工入役的胡蜂號cv7輕型航空母艦。
數量也好、質量也罷,都無法與明軍比擬。
無論怎么講,航母數量是七艘對五艘,優勢在我
因此,在莫爾茲比登陸戰告終的第二天,來自大都督府的一道電訊就發到了位于關島的大明海軍都督行營,要求宋仲楷盡快歸國返京,復議今后戰略。
同樣的命令也下達給了身處泗水的澳洲兵團督師部和停泊于莫爾茲比的丁字三十九分遣艦隊,龐令啟和周長風也不得不連忙啟程。
后者瘧疾還沒好利索就急急忙忙乘上飛機,起起落落好幾趟,從南半球趕回萬里之外的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