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打少、以強擊弱的優勢無疑是顯著的,宏觀上可以用蘭徹斯特方程來分析這種情況。
朱泠婧輕輕點頭,“這倒確實,零散的小島小礁太多了,以往某些人宣稱的屯兵策略頗為天真,不切實際。”
周長風攤了攤手,若無其事地說“而且敵人的戰略部署還可以更靈活一點,比如說跳躍式前進,不逐個攻島,只進攻重要的節點,直接向縱深挺進。”
“這樣孤軍深入等于自尋死路。”
“是,沒錯,但凡己方海軍還有一定實力,敵人敢這樣大膽都是自找苦吃。”
跳島戰術可以略過不那么重要的島嶼,比如歷史上拉包爾的十四萬日軍就沒有發揮出作用,困守在新不列顛島上開荒種地直到終戰,日子倒是過得挺滋潤。
不過跳島戰術也存在很大的風險,孤軍深入,一旦己方海戰失利那就完蛋了。但是麥大帥對尼米茲有絕對的自信,太平洋艦隊也確確實實爆殺聯合艦隊。
“所以”朱泠婧沉吟了幾秒,問道“周克行你的觀點是無需在太平洋諸島上布置重兵”
“那倒不是,陛下,我只是闡述了太平洋戰爭島嶼攻防戰的實質,咱們應該圍繞這個實質、特點來分析到底該怎么辦。”周長風如是說道。
在缺乏制海權的條件下,島嶼上的防守方被完全孤立,得不到增援,傷病員也無法后送醫治,這和以上甘嶺為代表的戰例有根本區別。
在這種情況下,防守方所能做的就是利用囤積的有限的兵力和彈藥,最大化利用地形構筑綿密的縱深防御體系,抱著必敗決心和進攻方血戰到底,以命換命,作困獸之斗來爭取時間。
從軍事上來說,這種糟糕條件的戰役是要盡量避免的,但無奈太平洋島嶼攻防戰就是這么的殘酷。
選必要之島、略次要之島,擇其要點而守之這便是周某人給予皇帝的答復。
這是戰略思路,具體在戰術上該怎么做那就不是皇帝需要清晰了解的了。
重要島嶼就那么幾個,以戰略防御為考量的話,馬里亞納群島的三座塞班島、關島、天寧島有必要堅守;所羅門群島的兩座瓜達爾卡納爾島、布甘維爾島有必要堅守;新不列顛島有必要堅守。
這幾座島嶼是有部署重兵集團的意義的,深挖洞、廣積糧、大屯彈,做最壞的打算。
其余的零零散散幾十個島嶼就不用管了,部署幾百人的戍守分隊就足矣,真遇到美軍大舉登陸就埋設一些詭雷然后溜進叢林打游擊。
說不定堅持打游擊取得的戰果比一開始就死守白給還要更大些。
周某人的論述不但有理有據而且與陸軍方面上奏的觀點差不多,綜合評判之后,朱泠婧對此深信不疑。
也就是說大明陸軍只需要往太平洋部署七到十個步兵師、最多十幾個師,那么閑置的大量兵力又該部署到哪呢
陸軍方面已經盯上了印杜這塊肥肉,因此在不遺余力地從各個方面來論證攻略南亞次大陸的好處。
“先生啊,這都連著幾回勝仗了,朝廷咋還不給伱升遷一下。”
“這個又不著急,虛銜再高級也比不了實權。講真,我現在的話語權還真不小。”
在晉升這件事上,夏筱詩倒是比周某人更積極,她在潛意識里覺得只要戰而勝敵就應該嘉賞。
疾病未愈,出宮回來的周長風覺得有些疲倦,就徑直往躺椅上一躺,隨口道“這些勝仗的含金量不一樣,我在馬來亞和爪哇那兩場打得挺不錯,不過達爾文和莫爾茲比這兩場就沒什么可說的了,四平八穩的,作為指揮官體現出的價值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