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無法和極限搭載上百架的埃塞克斯級相提并論,但對于裝甲航母來說已經算良好成績了。
因為鋪設了厚重裝甲的飛行甲板不方便開切口布置升降機,所以該方案依舊是一前一后兩部大型升降機,尺寸分別為144x144和144x16。
值得注意的是,三號改六方案的升降機亦采用裝甲設計,為48㎜厚的高張力鋼,理論上可以抵御250㎏航彈。
兩部裝甲升降機都有上百噸重,但因為計劃采用新型大功率三相電動機來驅動,實際運作速度反而還略快一些。
動力配置為八座高溫高壓鍋爐,四座蒸汽輪機,四軸推進,正常最大輸出13萬匹馬力,設計極速32節。
該方案的動力系統與龍朔號戰列艦、紫微垣級一致,雖然比不了永樂級戰列艦使用的18萬匹馬力那一套,但勝在技術成熟、成本略低。
因為航母艦底剖面不像戰列艦那樣近似為矩形,水下防護設計非常困難,不方便使用效果良好的多重隔艙。
三號改六方案最終采用胡氏水下防護系統的閹割版,一共三層隔艙。
外層灌注重油、中間層留空、內層填充大明特色膨化瀝青,綜合防御能力可以抵御320㎏梯恩梯當量爆炸物。
該方案計劃造價為9820萬圓,因為艦體長度達263,那些240或244的船臺和干船塢無法建造,目前全大明只有7座能夠承擔建造任務。
周長風把面前的卷宗翻來翻去,這些復雜的數據和抽象的剖面圖就好像天書一樣。
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他有些好奇地開口道“這個只有一前一后兩個升降機夠用嗎,為啥不在中間多加一個”
斜前方一名胖胖的工程師回答道“強力甲板是艦體結構主要部分,過多的大尺寸開口會影響整體結構強度,前后各一已經是極限了。”
涉及知識盲區了,尷尬,早知道不吱聲了。
心虛的周長風干咳了一下,但還是下意識地小聲嘀咕道“也可以在船舷外邊搞一個外飄的升降機啊”
此刻,會議廳中的其他人還在爭論其它細枝末節的事,而那位胖胖的工程師和周某人身旁的葉姓準將卻被這句嘀咕給啟發到了。
二人對視了一眼,目光一凝。
嘶乍一想,在舷側布置升降機好像是可行的
“諸位,且慢。”
廳堂中的議論聲逐漸消停了,大家都看向了這邊。
接下來,一大堆專業名詞就像瀑布似的稀里嘩啦的從眾人的嘴里蹦出。
足足一刻鐘的時間里,整個二號會議廳充斥著各種術語,聽得周某人云里霧里、無所適從。
原來如今舷側升降機還是個新鮮玩意嗎他在心里默念道。
將領和專家們嘰里咕嚕了許久,最后一致決定再延后敲定建造計劃,對三號改六設計方案進行第七次修改。
盡管裝甲航母本身的設計需要再次修改,但戰時艦只追加建造辦法卻洽談得很順利。
第一,訂購5艘三號改六七方案裝甲航母。如有必要,可在永樂級三號艦與四號艦改建完成之后追加訂購2艘。
第二,訂購12艘四號改二方案中型艦隊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