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裝母三號改六方案;被俘獲的后果
周長風不是專業人士,但基于歷史上大戰期間各國航母的表現,他也更加傾向于裝甲航母。
他自然記不清實際戰例,但考慮到美國人在中途島級航母之后也全面倒向裝甲航母,那肯定就是合理的。
畢竟,可以在設計坦克方面嘲笑美國人、也可以在許多方面質疑美國人,但唯獨航母設計是值得相信的。
在大戰期間,裝甲航母最典型的戰例發生在地中海。
四一年的超越行動中,光輝號裝甲航母遭到了33架斯圖卡的攻擊,前后一共被命中了足足5枚500㎏重型航彈和2枚250㎏航彈。
結果光輝號基本無礙,不甘心的德國人隨后又組織了針對她的空襲,代號“閃擊光輝”。
這一次,光輝號又被命中4枚500㎏重型航彈,然而還是沒有多大事。
這還是德國人的500㎏穿甲航彈,可不是日本人常用的二十五番250㎏航彈,要是換作后者,光輝號的飛行甲板恐怕只會留幾個印子。
配圖
這時,一名海軍上校開口發問“請問前次說的穩性問題有改觀嗎”
他是太微右垣號的艦長,這樣的研討會當然少不了一線單位主官的意見。
航母作為一種特殊船只,相比起戰列艦,她們的尺寸大、吃水淺,重心往往是偏高的。
裝甲航母在上層鋪設了堅固的裝甲,使得重心偏高的問題更加顯著,這意味著船只的穩性越發糟糕。
譬如同樣是側傾20°受損進水或者遭遇臺風巨浪的情況,普通航母或許還能勉強堅持,但裝甲航母很可能就會直接傾覆。
“很難再優化了,但刪減內襯層以后可減輕約六百七十公噸重量。”那位姓葉的文職準將答復道。
周長風不知道的是,這位官至大明海軍準將的技術軍官在原定歷史上亦具備相當地位中國現代造船業奠基人之一。
大明在一年前完工交付的紫微垣級裝甲航母出自他的手筆。
現在他主持設計的改進型裝甲航母方案三號改六z3f是標準排水量27萬噸,球鼻艏。
飛行甲板出于防滑和陽光照射的隔熱考慮,上邊鋪有一層48㎜柚木甲板,下邊則為96㎜厚的強力甲板。
實際上這個強力甲板的設計更復雜一些,它細分為兩層表層是16㎜厚的甲型裝甲鋼滲碳表面硬化鋼,內層是80㎜厚的乙型結構鋼高張力鋼。
這種設計的目的在于寄希望用表層的高硬度裝甲鋼磕碎來襲航彈的頭部,削弱其侵徹能力。
另外,初始設計中的甲板下方的16㎜低碳鋼內襯層已被刪除。
因為甲板裝甲過于沉重,舷側裝甲不得不有所取舍,僅有80㎜厚;機庫甲板裝甲則為208㎜厚。
該方案的機庫設計和雙層封閉式的紫微垣級不一樣,僅為單層以降低重心,艦艏為增強耐波性選擇了封閉式。
正常情況下,該設計方案的載機量相當有限,極限只有60架而已。
不過,擄獲列克星敦號之后的考察讓大明海軍收獲頗豐美國人居然在甲板上系留那么多飛機而且還在機庫里把備用艦載機用鋼纜懸吊著
通過加大甲板系留密度和機庫懸吊備用艦載機,該方案大致能達到7072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