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比利亞、亞平寧、澳洲戰場容量都有限,而且地形又復雜,在進攻主軸線上一次投入幾百輛坦克就了不起了。
如果德社不對非洲動心思的話,恐怕很難看到裝甲集群進行犀利的大縱深突擊和分割包圍了。
一月下旬的第一天,天晴無風,陽光和煦,這是個曬太陽的好日子。
好日子對應好消息,上午一個、下午一個,可謂雙喜臨門。
早晨傳來的好消息是上行飛行器公司研發的鶴七式十四缸星形發動機成功通過測試,在三百小時連續運行極限測試中表現良好,除了油耗略高于預期之外都符合要求。
大明空軍最常用的星形發動機有兩類。
一是重量、截面積較小的,用于輕型戰斗機,比如“雕”系列,三六式驅逐機和三七式艦載驅逐機都使用上海昌陽飛機公司出品的雕四式九缸引擎。
二是重量、截面積較大的,用于轟炸機、運輸機,比如“鶴”系列,三六式輕型轟炸機和三六式艦載魚雷機都使用燕京上行飛行器公司制造的鶴五式十四缸引擎。
鶴五式星形發動機標稱功率1050匹馬力,這種至昌三十六年定型量產的引擎如今已顯落后。
現在,它的下一代終于亮相。
鶴七式標稱功率1250匹馬力,配用一級二速機械增壓器,在中等高度時也能穩定輸出1200匹馬力。
它的氣缸直徑和活塞行程都是144㎜,排量32,全重639㎏。
成果喜人,既然測試不成問題,那么很快就可以著手投產了。
上行飛行器公司匯報稱鶴七式并沒有在生產技術上有更高需求,現有的生產線可以比較容易的轉產,不存在測試成功但難以大規模量產的問題。
據周長風所知,更輕更小的“雕”系列星形發動機的下一代也已進入研發的收尾階段,聽說也比較順利。
對于戰斗機使用的航空發動機來說,1500匹馬力是個小門檻、2000匹馬力是個大門檻。
轟炸機引擎稍微笨重些許也是可以接受的,可戰斗機不一樣,引擎既要輕便小巧又要具備大功率輸出,否則便會在速度、爬升能力等等方面落后于對手。
四三年的51d戰斗機使用可以輸出15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噴火kv戰斗機使用1600匹馬力的灰背隼發動機,bf109g戰斗機使用1475匹馬力的db605發動機。
這些是歐洲戰場的一系列液冷發動機天然具備更小的截面積,阻力更小。
大明即將面對的是大洋彼岸一系列大力出奇跡的玩意。
四二年的f6f戰斗機便開始使用萊特r2600發動機,輸出1600匹馬力;緊接著又使用普惠r2800發動機,輸出2000匹馬力。
能否及時量產一型動力足夠、大小適中的發動機至關重要,否則大明海軍航空兵和大明空軍都將被蜂群一般的f6f地獄貓淹沒。
當天下午傳來的好消息則是步兵武器方面的。
根據之前的交易,德社了g39型無后坐力炮的全套圖紙和一些樣品,武漢陸軍兵工廠在去年暮秋時節就已經仿制成功,但并不打算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