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隨即轉發了這封電報,華盛頓方面經過討論以后決定為之注水少許,以此來振奮軍民士氣。
在政府授意下,各家報社和廣播開始大肆宣傳瓜島海戰的勝利。
紐約時報以頭版頭條報道了美澳荷聯軍組成的特遣艦隊在夜戰中以勇敢的突襲重創明軍的新聞,封面上大寫的“victory”非常奪人眼球。
里奇蒙德特納準將由此成為媒體渲染的重點對象,在極短時間里被捧上了神壇。
各家報社不約而同的派人沖到了海軍部的門口,爭相索要里奇蒙德的肖像照,以至于最后在大庭廣眾之下打了起來。
很快,里奇蒙德的大幅照片頻頻出現在主要報紙的頭版頭條,總統也隨即寫信告知海軍部要求晉升他。
「鑒于里奇蒙德凱利特納海軍準將盡忠職守,勇敢且成功的率領艦隊擊退了敵人的艦隊而振奮了全體公民的信心,我認為及時晉升是很必要的。」
海軍部自然舉雙手贊同,對于他們來說,這是洗刷之前海軍軍械局糟糕丑聞的天大好事;參議院那邊也罕見的無人反對。
于是晉升命令即刻下達,而這時候tf27特遣艦隊才剛剛停泊進新喀里多尼亞。
在海戰進行的時候,奉周長風命令的謝萬誠率領旅屬工兵營和防化隊增援艾德森高地以南的陸戰一團。
他們沿著陸戰一團幾天前經過的路線行軍,進一步拓寬這狹窄坎坷的小徑。
這條路直線距離只有十一公里,但因為彎彎繞繞、上上下下實際上高達二十公里,而且由要途經多條溪流、山嶺,大多數時候都要在茂密的叢林中穿行。
工兵們使用油鋸伐倒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用開山刀和斧頭一下下劈斷嬰兒胳膊一樣粗的藤蔓。
伐倒的大樹被動力手推車拖到溪流旁、又或是先豎起來然后放倒在寬達十幾米的溝壑邊上做成簡易橋梁,然后廢物利用,把劈斷的藤蔓做成橋梁的扶手。
不知道是誰最先說出的,這條蜿蜒曲折的路很快有了一個傳開的名字蜈蚣小徑。
然而,次日明軍發動的進攻仍然以失敗告終。
陸戰一團對兩翼的攻勢幾乎寸步難行,付出了二百八十多人的傷亡卻僅僅在92高地東南方向奪取了一個排級陣地,整條戰線上的推進距離幾近于零。
收到「職部攻擊不順」的消息以后,周長風深感驚奇,他決定親自去那兒指揮戰斗。
“這邊暫時不動,你留著全權負責。”他將指揮權移交給了趙寒楓,然后扯了扯衣領,拔出手槍看了看,“我去長長見識。”
周長風帶上了野戰補充營的兩個隊和防空營的一個隊總共四百多人,還攜行盡可能多的彈藥。
每一名士兵除了標準配置以外還要額外捎帶上兩天份的野戰口糧和一些彈藥,有些人是一發迫擊炮彈、有些人是兩條重機槍彈鏈、有些人是一個高射炮彈匣。
空閑的十幾輛動力手推車也全部被調來了,上邊滿滿當當的堆著各種補給品。
沉重的負荷讓士兵們氣喘如牛,蜈蚣小徑上全是深深的腳印。
在遇到土坎或落差地的時候,大家只能先把手推車上的補給品卸下來,人力搬上去,然后再一起用力、或拉或扛,把手推車本身給運過去。
黃昏的時候氣候突變,天色一下子暗沉下來了,電閃雷鳴、大雨傾盆。
士兵們穿上了雨披、撿起跟傘一樣大的芭蕉葉來擋雨,但仍舊無濟于事,下至新兵上至周某人全都被淋得濕漉漉。
山嶺之間的夜晚又濕又冷,基本濕透的木柴極難點著火,潑上汽油引火都要過好久才能自發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