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艱難的行軍,筋疲力盡的第二支援軍總算在3月26日下午和這兒的一團匯合。
只見臨時開辟的空地上搭著十幾頂大帳篷,這兒是一團開設的臨時野戰醫院,地上沾滿了暗紅色的血跡。
來來回回都是匆忙的軍醫和護士,地上散落著綁帶和拆封了的藥品包裝。重傷員可以住進大帳篷里,輕傷員卻只能呆在簡單的雨棚下。
“補充營填補進各隊。”
“是。”
隨后,周長風在指揮部中見到了氣氛不振、神色黯淡的軍官們。
前天信心十足保證拿下這處高地的謝萬誠羞愧難當,說是要親自帶隊再次進攻,如果突破不了就不回來了。
這樣的情形讓周長風更為納悶,他把佩刀放在了指揮部,戴上鋼盔親自去了前沿觀察所。
映入眼簾的是起伏不一的小山包、郁郁蔥蔥的灌木和草叢、縱橫交錯的塹壕、遍布各地的尸體
他不知道的是,這個地方在軍事史上被稱為“血嶺”,歷史上第二師團對此展開強攻以慘敗告終。
整整五晝夜的血戰中,美軍以86人陣亡、192人負傷的代價斃傷日軍至少2200人之巨,足見此兇險程度之甚。
一名上尉參謀哭喪著說道“鈞座,那山頭沖三次也就有一次能沖上去,而且馬上就會被反沖鋒打回來”
面無表情的薛燦將幾張寫著作戰部署的紙遞給了周長風,“鈞座,這是下一輪進攻的部署,請過目。”
停止分散兵力同時進攻艾德森高地兩翼,而是集中兵力擊其一側。
對西側陣地實施三個方向的進攻,分別是西、西南、南,總共投入五個步兵隊、兩個工兵隊,防化隊拆散分配給各隊來加強攻堅能力
周長風對此戰術方略沒有意見,換他來布置也差不多是一樣的。
所以能怎么辦只能接著打嘍。
“咻咻咻休”
迫擊炮彈和火箭彈不斷落在美軍陣地上,隆隆炮聲和刺耳的尖嘯聲回蕩在山巒之間。
直到明軍發起沖擊的前一刻,守衛在各自陣地中的美軍陸戰隊員還在用鋼盔和水壺往塹壕外邊舀水,暴雨積累的泥水沒過了小腿,舀了一夜才排到齊腳踝深度。
“咻”
紅色信號彈竄上了天,誰都不記得這是近幾天升起的第多少發信號彈了。
“噠噠噠噠噠”
在重機槍和無后坐力炮的掩護與支援下,數不清的明軍陸戰隊步兵從泥水中爬了起來,自沖擊出發陣地向美軍陣地涌去
配圖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