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工業實力匯集而成的產物能否遠渡重洋有效投送到目的地,接下來能否匯集為強大的力量擊敗敵人
最終的結果還不得而知。
周長風唯一可以百分之百篤定的是,美國人必然會在初期付出高昂的代價。
凱塞林山口戰役證明,未經血與火磨礪的軍隊即使占據優勢也極有可能反勝為敗,無數生命換得的戰爭教訓才能使一支軍隊成長和進步。
這次,輪到美國人在伊比利亞半島直面德國人的兵鋒了。
底蘊雄厚的美國人固然承受得起成千上萬輛的坦克和飛機的損失,但相應的人員損失呢
民眾怎么可能容忍數以百萬計的恐怖傷亡這是對外干涉,不是保家衛國
4月16日上午1000,御前會議在文華殿緊急召開。
德社最新的官方廣播已經趕工翻譯完成,回響在偌大的廳堂中。
「美國的統治階級在過去的三年里不斷地加強軍備,數百萬軍隊已經在干涉歐洲的路上。他們無恥地將美國工人和農民的兒子送上戰場,讓他們在謊言中喪命」
「歐洲勞動人民應該掌握自己的命運、應該保衛自己的利益,這是全民性的斗爭我們必須時刻清楚我們的敵人是誰,無情的毀滅英國和美國資本家的野心」
“翻書可算翻開新一頁了,這下就看他那個什么羅斯福能受得了多少損失嘍。”人事閣臣高仲南語氣輕松地說道。
李光遠伸手比劃道“兩百萬,不會再多了。”
說完,他看向了斜對面的程翰,問道“督府預估的兵力呢再說來聽聽。”
后者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當下美國人口計約一萬萬三千萬,適役人口之極限可達兩千萬,不過較合適的動員數字恐怕也就在千萬出頭,這個同以前的預估是一致的。”
林羲淡淡道“這不是重點,就按眼下的局面,佛郎機跟亞平寧這兩處半島勢必是要打大仗的,不過英美回選擇哪處作為突破口還不好說。”
“都多山,不好打,打贏了也沒法推進,容易重演歐戰那時長久相持的狀況。”程翰沉吟道“最近搜羅的消息挺有意思的,英人似乎要派軍到俄國那地方去。”
“四處挑事,英人終歸是英人。”
“可這樣一來,德人必定也要正式插手,到時候便是三線應戰啊。”
“美國兜底,英美攜手肯定是耗的起的,就看雙方怎么較勁了。”
當其他人在議論時,站在朱泠婧身旁的周長風卻一下子浮想到了許多場面。
原本還遺憾這個位面再也見不到歐洲大平原上的裝甲集群大戰了,現在卻突然有了轉機
德社上層對沙俄存在一定程度的輕蔑,更準確的說是瞧不起沙俄的藍白兩方勢力。
如果紅方能憑自身一統沙俄,那自然皆大歡喜,即便紅方遭遇挫折、主動求援,德社也只需隨意出手便可輕松解決。
因而迄今為止德社也只派出了紅鷹軍團這樣小規模的、名義上是志愿軍的部隊,而且主要目的是控制巴庫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