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逍遙自在慣了的皇家海軍軍官們還未體驗過太平洋海空大戰的烈度,大部分人覺得有這么多戰斗機執行艦隊防空任務已經綽綽有余。
1601,光輝號的79z型雷達92㎞外出現的異常目標,初步判斷為來襲的明軍機群。
光輝號隨即中止無線電靜默,以無線電、燈光信號、旗語向其余各艦發出警告。
天空中的英軍艦載機編隊亦得到通報,指揮官伊諾克少校讓12架海斗士在四千米高度待命,負責與敵機纏斗,自己則率9架管鼻燕繼續爬升到五千五百米高度。
配圖
1615,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飛行,紫微右垣號的一架三七式艦轟率先發現了海面上的英軍艦隊。
帶隊的上輔隊隊正是程見淮少校,他隨即下令調整進攻隊形,并在三分鐘后率隊轉向東南,希望能夠從更合適的位置航母的正后方發動攻擊。
任務目標也很簡單直接紫微左樞號的機隊去攻擊勇敢號、紫微右垣號的機隊去攻擊光輝號。
數十架三七式艦轟都一邊爬升一邊向東南飛去,魚雷機編隊卻剛好相反,開始下降高度。
戰斗機編隊奉命組成v形陣型,保持高度和航向,隨時準備迎擊英軍艦載戰斗機。
“所有人進入戰斗崗位”
“他們來了,視線角19度。”
謝菲爾德號輕型巡洋艦、黛朵號防空巡洋艦和六艘驅逐艦拱衛著中間的兩艘航母,黛朵號的雙聯裝525英寸高平兩用炮已經裝填完畢,斜指向天空。
空中的伊諾克少校發出下達攔截指示,指揮所有戰斗機前往攔截。
同一時刻,程見淮的聲音也出現在了無線電頻段中,「各隊進入戰位后自行決斷,爭取一口氣干掉他們」
明軍飛行員們隨后注意到了迎面飛來的一些雙翼機,這令他們大為震驚。
有沒有搞錯,這都什么時候了,怎么英國人怎么還在用雙翼機
警惕的飛行員們知道雙翼機的機動性優勢,拒不與之糾纏狗斗,只管朝他們俯沖掃射,然后立馬走人。
作為末代雙翼戰斗機,海斗士的綜合性能在雙翼機當中屬于翹楚,可如今早就已經是單翼機的天下了。
一個照面就有兩架海斗士被擊落,緩慢的雙翼機在這種情況下缺少強有力的反制手段。
幾分鐘后,隸屬于紫微左垣號少宰隊的20架俯沖轟炸機率先展開攻擊。
然而正當他們抵達俯沖點、準備推桿開始俯沖的時候,5架管鼻燕戰斗機陡然從更高的一片云朵中殺出。
伊諾克少校一馬當先,瞄準一架明軍飛機猛烈掃射,左右兩翼的八挺77㎜航空機槍噴出雨點般密集的子彈
猝不及防的那架三七式艦轟瞬間起火,飛行員跳傘逃生,但身上還帶著火苗。
同時還有三架明軍飛機也遭到偷襲,幾名飛行員慌了神,下意識的駕機脫離編隊逃竄。
不過其余的十幾架飛機卻依舊保持著秩序,穩住陣型繼續開始俯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