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雙翼機算不算戰果見好就收,重整再戰
明軍俯沖轟炸機的攻擊剛一結束,魚雷機就緊隨其后的進入了陣位。
黛朵級防空巡洋艦在歷史上小有名氣,如今她也令明軍飛行員印象深刻這些高平兩用炮的威力確實好大
魚雷機編隊一分為二又二分為四,同時對光輝號和勇敢號展開進攻,黛朵號無法兼顧二者,最終選擇優先打擊撲向光輝號的明軍飛機。
紫微左垣號的上宰隊一共有13架魚雷機前來圍攻光輝號,6架攻其左舷、7架攻其右舷。
英國人的雷達技術獨步天下,79z型預警雷達性能良好,但引導火炮的火控雷達仍在研發中。
盡管如此,4座雙聯裝525英寸高平兩用炮在射擊指揮儀的引導下猛烈開火,也給予明軍魚雷機編隊重大打擊。
配圖
八發炮彈在機群后方爆炸,大部分都相距數十米,然而有一發炮彈的炸點較近。
裝藥量甚大的133㎜高爆彈竟然一炮雙響,一架三六式艦雷當場失控墜海,另一架拖著黑煙脫離編隊飛向遠方,在四分鐘后迫降在海面。
攻擊光輝號右舷的魚雷機被猛烈的防空炮火打散了陣型,緊接著又被謝菲爾德號的四聯裝砰砰炮擊落了一架。
剩下的四架當中,有人操之過急,在距離二千米的距離時就投放了魚雷。
半分鐘以后,第二枚魚雷命中艦艉,炸點是水線以下兩米的位置。
相當巧合的是,170059,第一枚448㎜航空魚雷撞上光輝號左側艦體中部,炸起了一根又粗又高的潔白水柱。
連中二雷的光輝號半刻鐘時間就進水逾一千噸,而且每分每秒都在增多,很快艦體就向左側傾斜達12°之多。
這架飛機重重的落向大海,嚴重的結構性損壞導致飛機在這樣巨大的沖擊下瞬間解體,十秒之后就只剩下漂浮的零散碎片和燃油油跡了。
14架三六式艦雷剛好對半分,7架攻左、7架攻右。
攻擊光輝號左舷的六架魚雷機情況稍好,上宰隊副隊正程午駕機迎著來襲炮火勇往直前,在僅剩八百米時投放魚雷。
其余三名飛行員也分別在一千六百米到一千二百米不等的時候投雷,明顯太早了。
盡管塔拉瓦海戰中大明海軍也損失了一些珍貴的艦載機飛行員,不過影響很小,這次補充進來的飛行員雖然沒有上次海戰的經驗,但也稱得上訓練有素。
劇烈的爆炸瞬間撕開一個長約五米、高約三米的圓角矩形狀破洞,大量海水洶涌著灌入內部。
這個攻擊模式旨在盡可能縮短低高度平飛的時間,減少被擊落的可能。
他接著扳動操縱桿向右側滑,卸下了重擔的魚雷機靈巧的傾斜爬升,可卻在幾秒后被一發40㎜高爆彈擊中機腹。
紫微右垣號的少尉隊二分隊隊正彭懷言在塔拉瓦海戰之后提出了一個新的攻擊模式,他將之叫作“鷂鷹撲兔”
彭懷言是基于大明海軍的航空魚雷附帶有入水減速木盒和尾部姿態穩定木盒才提出這個構想的,那些看似簡陋的木盒子允許魚雷以較高的高度、較快的速度投放落海。
左右夾擊的打法演練過無數次,可戰場終究是戰場,魚雷攻擊的風險極大,愿意駕駛魚雷機出戰的都是勇士中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