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的魚雷攻擊模式是駕機從敵艦左前方或右前方切入,保持低速平飛直至抵近到允許投雷的距離,這個過程極度危險,此時的魚雷機和活靶子無異。
在幾公里開外,勇敢號比光輝號晚了三分鐘遭到攻擊,但因為黛朵號的偏心,勇敢號沒能得到強有力的防空炮火支援。
二者之中的一架因為受損較重而在飛出幾公里后選擇了迫降,后座機槍手失血過多身亡。
無線電中傳來了他的厲聲呼喊,「你們接著上我要迫降了」
魚雷機編隊保持在二千五百米的高度接近目標,從而規避敵艦的小口徑高射炮。在水平距離縮減到相隔三公里時開始以大約45°角的平緩俯沖下降高度,等到一百米高度時改為平飛,接著向敵艦投放魚雷。
不過難點在于掛載著魚雷的魚雷機很笨重,這對飛行員的素質要求很高。
片刻之后又有兩架魚雷機被被防空炮火擊傷,但幸運的從掠過光輝號旁邊加速飛離,成功逃脫。
要是換成英國人或美國人的、只能在幾十米高度以一百多公里時速投放的航空魚雷,那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在遠征夏威夷之前,彭懷言只來得及和同一分隊的飛行員練習過幾次。
不過這次他還是決定大膽嘗試,于是率本分隊含自己共4架魚雷機采取這個攻擊模式,其余3架則遵照標準模式。
須臾之后,從右邊實施攻擊的一架三六式艦雷在相隔一千三百米時被擊中起火。
飛行員毅然駕機繼續前進,并堅持到七百米時才投雷,隨后駕駛著熊熊燃燒的飛機在幾公里外跳傘。
1713,大幅度轉向中的勇敢號傾斜著扭動艦身,被明軍俯沖轟炸機炸毀的飛行甲板破洞還在冒著濃煙,漆黑的煙柱歪斜著升入天空。
即便如此努力還是中雷一發,其艦艉騰起了巨大的水柱。
沖向左舷的魚雷數量更多,避無可避的勇敢號在1717這一分鐘內被兩枚半魚雷連續命中。
因為其中一枚魚雷還未撞上艦體就被前一枚魚雷的爆炸所誘爆了,這時候距離命中還相隔幾十米。
勇敢級航空母艦基于二十年代戰列巡洋艦改建而成,其水下防護系統已經落伍了,歷史上勇敢號被u29號潛艇伏擊,中雷兩發就在15分鐘后迅速沉沒。
但是航空魚雷的威力要小不少,而且左右都中雷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進水。
1720,明軍艦載機編隊的空襲結束。
完成攻擊的飛機陸續向西飛去,在艦隊以西數十公里外的地方重組隊形,開始向西南方向返航。
大家相互清查,粗略估計有接近二十架的損失,返航途中也不斷有受傷的飛機掉隊。
“我丟的那條魚雷肯定中了,這你們總該沒話說吧”
“跑大老遠來幫場子,結果到都沒到就挨了幾棍子,看他們接下來往哪去”
剛剛經歷大戰的明軍飛行員們還未完全平復心境,在無線電頻段中閑聊了起來。
戰斗機飛行員隨后爭吵了起來,因為有人聲稱擊落的那些海斗士不配當作完整戰果。
“不是你們講不講道理要是你打下來一架勤務機是不是也要記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