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噠噠噠噠”的密集槍聲中,輕重火力從三個方向劈頭蓋臉的射來,瞬間就有十多人中彈倒地。
g連進攻出發陣地上,那三挺勃朗寧重機槍試圖幫戰友們解圍,與暴露的明軍重機槍火力點展開對射,希望將之壓制。
雙方重機槍在比拼高下之分,子彈咻咻咻的從附近飛過,明軍迫擊炮打出的炮彈也不斷落下,這樣的狀況令美軍士兵們緊張至極。
無人注意到就在他們身后數十米的地方,一些射擊口顯露了出來,黑洞洞的槍口指向他們的后背。
“砰”
“噠噠噠噠”
“發生什么了”
“有人被打倒了”
“他們在哪”
五、六個倒打火力點陸續射擊,來自身后的埋伏是美軍未曾料想到的,臥倒在地的他們猶如固定靶一樣。
倒打火力點一般由雙人小組占據,標準配置是一人帶二〇式自動槍或式半自動步槍,另一人帶一支三九式沖鋒槍。
這種隱蔽火力點偽裝得相當嚴密,和那些布置于正面的不一樣,倒打火力點的方向是對著明軍自己的陣地方向,埋伏其中的士兵只有在敵軍進攻部隊越過之后,才會伺機向敵人的后方或側后方開槍。
如此一來,沖擊中的敵人注意力聚集在前方,卻突然被后面射來的子彈擊中,猝不及防之下極易瓦解。
g連便是這樣,遭到多面夾擊的美軍士兵們完全亂了陣腳。
明軍的子彈似乎從四面八方射來一樣
四分鐘后,被迫擊炮和機槍火力攆著打的g連上下驚慌失措地退了回去,沿途遺尸達二十具,三個步兵排均傷亡三分之一,但是連目標陣地的邊都沒挨上。
大腿中彈的托馬斯上尉被架著撤了下來,不過因為股動脈破裂導致大量失血,醫療兵被濺得滿臉是血,拿著止血鉗拼盡全力也沒找到血管
側翼的迂回嘗試以失敗告終,但第184團卻在第701坦克營的配合下發動了一次像模像樣的攻勢。
他們難能可貴的找到了明軍防線上兩個營的陣地接合部,對此展開猛攻。
兩側陣地的明軍部隊因炮火阻隔無法及時增援,導致該接合部被撕開了一個寬約三百米、縱深二百多米的缺口。
一個連隊又一個連隊,源源不斷的美軍步兵沖進了一線陣地,雙方步兵在縱橫交錯的塹壕中爆發了極其激烈的交火。
最先達成突破的二十多輛坦克和兩個步兵連三百余人繼續向縱深發展,企圖一鼓作氣打穿二線陣地。
然而他們只再推進了四百米,距離目標還有一公里時就在不知不覺中遇到了中間的斜切陣地,第701坦克營的左翼完全暴露于明軍斜切陣地的射界。
隨后,分散布置在三個掩體中的三門三四式256㎜戰防炮早已通過野戰電話串通好了,在統一指揮下打擊不同目標。
射速極快的小口徑反坦克炮以不到四秒一發的速度向美軍坦克側面猛射
256㎜穿甲曳光彈一發接一發,拖著光跡向標槍似的扎向坦克,洞穿了2中型坦克薄弱的側面裝甲,將之打成噴涌烈焰的鋼鐵篝火。
陸戰三旅山炮團三營的十幾門80㎜榴彈炮也對此進行了一輪效力射,徹底瓦解了這股步坦協同的美軍,迫使他們慌慌忙忙的退了回去。
6月13日一整天徒勞無功的進攻基本上打消了美軍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