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一個國家的組織能力提出了很大的考驗,能做到合格的是二流國家、能做到良好的是一流國家,如果想成為超一流的霸主,那就都得精通。
正因如此,明軍從去年打到現在,被記錄為“完全損毀”的坦克不多,反而繳獲了一些美軍坦克。
現場看上去最為忿然的是中華黨人士余杰秋,他叩了叩桌子,目光銳利,“既盼著丈夫建功立業一起享福,又不愿承擔戰傷的風險,豈有此理”
“是該給予少許約束,還要考慮是否有人在趁虛而入。”旁邊的中年人看著溫文爾雅,他是仁和黨人士。
一是自行榴彈炮,由三八式中型坦克的底盤改裝,固定敞開戰斗室,搭載一門三四式112㎜榴彈炮,車載備彈量不少于40發。
明軍官兵不知道3斯圖亞特要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在戰場上,并且英美兩軍的步兵也將擁有擊毀它們的能力,而不像以前一樣束手無策了。
裝甲部隊在這里完全可以獨立作戰,明軍現在還沒有裝甲師,應該加快對現有的戰車旅的改編,把紙面上的裝甲師草案變為現實。在這里,中規中矩的中型坦克是最恰當的選擇。
火力與防護則是搭載一門80㎜短身管炮,車體正面能夠抵擋美制127㎜重機槍,炮塔正面能夠抵擋37㎜反坦克炮在遠距離的射擊。
再是要火力充沛、后勤支援單位完善的重裝步兵師來負責守衛島嶼,需要充足的炮兵部隊和自行反坦克炮,給予敵人的登陸部隊強有力的打擊。
第三種是在太平洋諸多島嶼與美軍對抗的,因為奪島和守島的實戰需求相去甚遠,實際上又要細分為兩種類型的部隊。
另外大明陸軍在南亞次大陸和澳洲大陸經歷過諸多戰役后也提出了若干需求,包括各種自行火炮,旨在提升炮兵部隊的作戰效率。
“月均全毀的各種戰車才幾十輛,輕戰車大概只占一半吧,這還是之前連著打仗的時候,現在只會更少。”
而今因為有了現成的參考對象,萊斯利斯金奈上尉很快就將這種不依賴初速的戰斗部匹配給自己的火箭筒。
二是輕型自行反坦克炮,由三七式輕型坦克的底盤改裝,固定敞開戰斗室,搭載一門三八式48㎜反坦克炮,用于打擊敵人的裝甲目標。
在北城區的一座古樸宅院中,周某人及五、六人齊聚于此。
該型坦克由燕京迅捷公司負責設計,頗具特色,并沒有采用明軍坦克使用的、更合理的主動輪后置的設計,而是將其它列強一樣把變速箱與主動輪放在車體前部。
歷史上這位上尉在四〇年時就完成了火箭筒的設計,可是卻找不到合適的戰斗部因為火箭彈的初速太低了,動能遠遠不足以擊穿裝甲,因此直到兩年后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才得以誕生。
大家紛紛附和贊同。
周長風笑了笑,鄭重其事地說“相應的監管律法也不能少,不然毫無意義,這方面的事情在下無權干涉,只希望諸位做到應盡職責,拜托了。”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