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合同兵和征召兵;周某人大練兵
“指點我是來把你們從合格練到良好的,不是來手把手教你們怎么對照條令練習的”
“周待詔訓示得對”
周長風很生氣,皺眉道“你這一師之長是干什么吃的自己的部下是啥樣子心里沒點數”
“職也是有苦說不出啊,”沈學圣既委屈又無奈地說“職上個月還在順天武備學院授課,月底兵部突然一紙調令就給弄到這來了。”
聞聽他這么說,周長風閉眼深呼吸了一口氣,“之前的訓練是誰負責的作訓科的人出列”
師部之內細分有若干部門作訓科作戰與訓練、鎮撫科軍法與日常管理、經歷科上下行文與內部協調、軍需科后勤供給、戰情科偵察與情報分析,其中擔負訓練重任的就是作訓科。
一名苦著臉的少校上前一步出列,抱拳道“卑職劉浦,一〇七師作訓科科正。”
“給個解釋。”
“唔回告長官,本師兵員素質比較差,而且部分器材遲到半個月才運到,連三次大合練都沒搞完,督府就下了開拔令。”
“征召部隊就是這么個情況我的天吶,壞了壞了。”周長風大為詫異,不免覺得心驚。
一名簽訂軍契的明軍列兵每個月的薪餉為32圓,生活津貼3圓,倘若已經結婚那么還有6圓的安家津貼。
最讓人傷腦筋的事來了,周長風禁不住敲了敲自己的頭,“還去個鬼的歐洲啊,先收拾自己家。”
可在這種制度下,即使是最普通的列兵也要發給薪餉,給明軍財政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呃”經歷科科正躊躇著回答道“我們上報過,講明了情況,兵備道也沒轍,說是要優先保障在外作戰的部隊。”
因此兵部又重啟了征兵制度,廣泛征召適役青年入伍服役。這些人在法理上屬于義務兵,只需服役兩年,但是不領標準薪餉。
周長風與軍官們返回了大營提督府說是府,其實就是一棟工字鋼和波紋板搭建的屋子。
就眼下這個狀況,廣東都司和幾個兵備道都有無可推卸的責任。
簡單來說,養兵費錢。
如果奉命出征,那么自開拔之日起以天為單位計算額外作戰津貼,每天1圓,基本相當于翻倍,因此這也俗稱“開拔銀”和“雙餉”。
兵備道隸屬于按察使司,跟廣東都司軍區、嶺南都督府戰區無關,負責監督地方軍務,定期巡查、檢視、整飭地方部隊。
他立即下令發電上報兵部,然后開始仔細追究問題之所在。
之前他要么在外領兵作戰、要么專注于各種武器裝備的研發項目,實在沒有余暇面面俱到,萬萬想不到戰時動員體系居然有這么疏漏。
兩發綠色信號彈升空,清脆的鑼聲在夕陽下格外悠遠。
因為國情的緣故,大明平常采用志愿兵役制度,即使如此也完全不愁兵員數量。
少頃,他揮手令道“收兵回營”
由于是自愿從軍,這些人都屬于職業軍人,簽下的軍契也就是合同往往動輒十年,長久扎根于軍營,訓練充分,而且不存在被強制征召的怨氣,天然具備可觀的士氣基礎。
“兵備道那邊沒管過嗎”他問道。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大致就是后世俄軍合同兵和動員兵的區別。
“遵命。”
大戰爆發之后自然要擴軍,朝廷想要避免軍費開支的浪費,把好鋼用在刀刃上六、七億人口幾乎可以視作無窮無盡,有限的軍費應該節省下來用于武器裝備。
理論上養病養傷的時候也應該算作出征狀態,不過這筆錢往往會被克扣,兵部對這種情況管得很松,算是半默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