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戈特納行動;冷淡的態度
柏林時間10月19日凌晨445,戈特納行動在因天氣原因推遲了一刻鐘后展開。
戈特納行動得名于同名的登山運動員,他在五年前因立志攀登珠穆朗瑪峰而聞名,但是為了幫助嚴重高原反應的隊友而喪生。
根據戰爭委員會的要求,對意作戰的主力不是令人膽戰心驚的裝甲部隊,而是訓練有素的步兵與山地步兵部隊。
下發的訓令文件強調稱「地形限制使得坦克無法出動,全體人民軍士兵與指揮官,必須發揮勇敢與主動精神,大膽戰斗,迅速擊敗意大利軍隊,盡最大可能在米蘭平原消滅敵人的主力,防止敵人退入復雜的亞平寧山區。」
對意作戰的第一梯隊為第12集團軍,一共擁有32個步兵師、6個山地師、2個傘兵師,總兵力約50萬人。
受限于地形,人民軍總參謀部認為這是比較恰當的規模。
集團軍司令官為弗雷德里克保盧斯中將,他在歐戰時曾擔任第2普魯士步兵團的參謀和阿爾卑斯軍的參謀,相繼在多條戰線上參與組織協調工作,對這片地區較為熟悉。
第一梯隊的進攻在戰役層面分兩個主攻方向與一個輔攻方向西線集群的目標是米蘭、東線集群的目標是威尼斯、中間集群則負責牽制一部分意軍。
意大利的北方邊境從西到東幾乎全都被阿爾卑斯山脈遮斷,綿延的崇山峻嶺讓邊境防御變得相對容易,意大利修建的阿爾卑斯防線從西部與法國邊境一直延伸到東部與南斯拉夫邊境。
作為列強吊車尾的意大利,其阿爾卑斯防線比較樸素,自動化與電氣化程度很低,主要包括半永久工事、反坦克錐、鋼筋混凝土碉堡、半入地火炮掩體等等,從而對山間小徑實施嚴密封鎖。
當德軍發動進攻時,意軍各要塞守備部隊尚未進入臨戰狀態,只有60的部隊置身防線之中,完全來不及按計劃占領防御陣地,實際上有2025的暗堡和警戒陣地空無一人。
意大利人自從二十年代末開始籌備防線施工,計劃修建2230個工事與碉堡,然而因為自身工業產能有限,所需的鋼材與水泥都有部分依賴進口,進度緩慢,直至如今也才完工了1437個。
清晨,德軍第12集團軍共32個步兵師和6個山地師在空降部隊配合下,在瑞士至南斯拉夫約330公里長度的戰線上發動攻勢。
各種自相矛盾的錯誤情報使得指揮官壓根無法做出決策,戰爭剛剛開始,意軍的中樞就已幾近癱瘓。
至此,對意作戰正式打響。
巡邏隊與偵搜分隊已經向那些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發射信號彈、投擲發煙罐,在銳利刺耳、令人心悸的尖嘯聲中,一架架斯圖卡將重磅炸彈砸到了意軍的頭上
他們的目標是意大利皇家空軍在米蘭平原的19個空軍基地和野戰機場,以及重要公路、鐵路、橋梁。除he111h與ju88以外,最新銳的do217重型轟炸機也被首次用作實戰。
緊接著,密密麻麻的蝴蝶炸彈又飄飄然的落地,這些靈敏的微型炸彈又輕又小,但足夠傷害附近的人。
第1傘兵師在西、第6傘兵師在東,二者分別對意軍阿爾卑斯防線后方的目標實施空降。夜幕尚未褪去,上千朵傘花在晨曦映襯下綻放于天空中
為了對付堅固的鋼筋混凝土永備工事,斯圖卡俯沖轟炸機掛載c500或sd500這樣的重型穿甲、半穿甲航空炸彈在數百米的高度低空投彈,精準的拔除一個又一個難啃的釘子。
猛烈的空襲和從天而降的傘兵部隊嚴重擾亂了意軍的指揮系統,形勢一片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