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軍訓司的本意是讓優秀的軍校生去看看天天爭斗不止的歐洲人有沒有催生出什么新鮮玩意,避免不知不覺間的落后,好讓新思想的碰撞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哪曾想這樣的舉措反倒成了變相的福利。
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大明現代化軍事體系融會貫通、自成一派以后,法國人其實也就沒什么可教的了。
兩國的國情和作戰地域都截然不同,隨之發展的軍隊建設方法肯定也存在偏差。
就裝甲兵而言,法國人的坦克制造工業是相當領先的,很早就開始開始使用整體鑄造工藝和焊接工藝來生產坦克,還制訂了通用生產標準,可以說要質量有質量、要數量有數量。
但是脫離坦克本身,運用坦克的戰術卻不盡如人意。
基于自身需求,法軍將坦克分為兩類,即步兵坦克和騎兵坦克。
步兵坦克的主要任務是在50㎞的范圍內與步兵互相配合,對敵軍工事、陣地、防線展開進攻,依靠厚重的裝甲抵擋來襲火力,協助步兵作戰。
騎兵坦克顧名思義,起著類似騎兵的作用,依靠更快的速度在100150㎞的范圍內對敵軍部隊實施戰術穿插,將之分割包圍殲滅。
法軍的裝甲兵戰術是基于不會脫離馬奇諾防線太遠、不會主動進行戰略進攻而設計的,特色鮮明。
而明軍的需求卻大相徑庭,明軍需要跨越萬水千山、遠渡重洋以后發動攻勢,與法軍的防守反擊宗旨完全不同。
可同樣是進攻性原則,明軍又和德軍存在差異,因為明軍的作戰地域沒有廣袤平原可供師、軍、集團軍級別的裝甲部隊展開。
除非戰爭發生在華北平原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明軍的旅級戰車部隊被視作精銳的鐵拳,用于和機動步兵部隊配合作戰,對敵軍展開單次進攻縱深不超過50㎞的戰術突擊,在用法上類似于古代的具裝騎兵。
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明人所設計的、用來突破陣地的戰車性能較為均衡其實就是中型坦克,可以說在誤打誤撞、不知未來發展趨勢的情況下摸對了路。
“如果登陸北非,那么很顯然突尼斯是首選,率先占領撒丁島的話就能獲得一個安穩的跳板,在空軍的支援下進行登陸,會安全很多。”
“按照這個思路,阿爾及爾也是不錯的目標,我們可以先占領馬略卡島,借助它前往阿爾及爾。”
“現在談論這個有些不切實際,如果進攻北非,英國人肯定反對,意大利人也會阻礙你們。”說著,周長風將空的高腳杯遞給了走來的侍者。
“是的,地中海不屬于我們。”勒克萊爾的目光黯淡了幾分。
在旁邊當聽眾的另一個將軍握拳罵道“無恥的英國人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對我軍艦隊的偷襲,還有第三共和國的愚蠢政客,他們葬送了法蘭西海軍的榮耀。”
周長風給在場眾人繪出了一幅美好藍圖,什么登陸北非奪回殖民地控制權都不在話下,只是前提條件卻是天方夜譚。
英國皇家海軍與意大利皇家海軍組成的艦隊游弋在地中海,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可能性。
夜深了,晚宴告終。
不少人選擇直接留宿于麗茲酒店,但周長風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還是返回了原本的下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