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34配用的ette34型三腳架重71㎏,結構非常復雜,不僅可以伸縮,還有緩沖器設計,并附帶有潛望瞄準鏡,采購價高達400馬克,要知道g34本身才310馬克。
歷史上美軍對北非戰役中繳獲的g34也進行過測試,發現其零部件形狀復雜,加工困難,引得一眾軍火商驚嘆稱“它的成本比帝國大廈更高”
復雜昂貴、耗時費力的缺點在兵部軍器局看來或許還勉強可以忍受反正沒有打算全軍換裝。
另一個一票否決的缺點是可靠性堪憂。
“故障率太高了,確實不行。”周長風把測試報告翻到了最后一頁。
“是啊,這么金貴的東西,到了該用的時候突然啞巴了那可就鬧笑話了。”一名文職技術少校附和道。
在測試中,人們發現g34在糟糕環境下故障率急劇上升,難堪大用。
對其使用含沙泥漿水浸泡以后,50次單獨試射中有21次卡殼和16次擊發失敗,74的故障率讓人心里拔涼拔涼的。
在周長風這種基層出身的軍官看來這完全無法接受,再好的槍關鍵時刻打不響那還不如燒火棍。
于是乎,圖方便照抄的想法就被立刻否定了。
“那就自己搞”周長風把測試報告遞了回去,說道“開個短會,喊點兵工廠的人來,我們來商量些技術指標。”
現在的軍器局郎中名叫關秉維,兩個月前才上任,這是個志大才疏、能力平平的中年人,金州人士。
周長風剛開始還納悶軍器局這樣的重要部門怎么能讓庸碌之輩來當一把手,但很快就明白了緣由
其人中氣十足、精力充沛,能從早到晚連著忙上一個月,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吹毛求疵。另外,他的理論水平和履歷也是夠格的。
陸海空三軍所屬的武器裝備何其龐大,數以千計的玩意都要經過軍器局的評審、商討、核查,尤其是戰爭時期不容懈怠,上上下下數百名官吏每天都忙碌不休,他們的工作量僅次于軍需司。
說實話,不是天生的工作狂還真沒法勝任統籌領導的職責。
應天兵工廠在南郊,乘車過來也要半個鐘頭,所以在等待與會者到齊的時候,軍器局官吏便向周某人介紹了一下子近期進行中的大大小小的計劃。
在庫房的鋼架上,一挺機槍那碩大的槍身格外引人注目。
“這是機載武器吧”
“正是,這便是新式飛機用重機槍,更大些的機炮本來這個月能出原型的可惜,陳老不幸身故,航炮估摸著要多拖幾個月才能成。”關秉維如是嘆道。
他所說的“陳老”就是軍事考察團之中那位因襲而重傷不治的太原空軍兵工廠高級工程師。
明軍飛機最常使用的武器是口徑736㎜的式航空機槍,這是一種全槍重97㎏、射速每分鐘一千發的輕型機載武器。
在大戰初期倒是基本夠用,但也暴露出面對全金屬飛機和重型目標的毀傷能力孱弱的不足之處。
因此,大口徑航空機炮乃至航空機炮的研發計劃很快被提上日程。
前者的成果就是擺在眾人面前的碩大機槍試制四〇式144㎜航空機槍。
它發射陸軍式戰防槍的144112㎜系列彈藥,全槍重36㎏,射速大約為每分鐘八百發,槍口動能可達兩萬五千焦耳,這是736㎜航空機槍的六倍
“這槍夠狠,對付美制驅逐機五發就殘、十發必死。”一名空軍署的官員開口道。
旁邊有人接話道“但還得要更大的炮,不然遇上皮糙肉厚的轟炸機照樣啃不動。”
“眼下先用那老炮湊合著用,有總比沒有好。”關秉維扭頭對隨從說“囑咐太原廠提早做好生產準備,新炮如果合格,立馬投產。”
大明空軍戰斗機的標準武器配置是736㎜和128㎜航空機槍相組合,這樣的火力對付英軍的颶風和噴火戰斗機倒是足夠,可卻難以有效毀傷美軍的4地獄貓和38閃電。
因此,軍工部門匆匆為三六式戰斗機和三七式艦載戰斗機加強武器主要是將736㎜機槍替換為128㎜機槍。
可這只能解燃眉之急,不足以完全解決問題。
在大明空軍的設想中,未來的輕型戰斗機將會清一色的裝備144㎜航空機槍;重型戰斗機額外搭載256㎜航空機炮,負責攔截敵人的轟炸機。
現在世界上的小口徑機炮大部分都不靠譜,唯一可選的厄利孔輕型機炮性能又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