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穿堂過弄,來到后院。后院原是花園,現在安放了幾個墳冢。
“老師已經沒有后人了,園子空也是空著。安葬在這里不怕賊人破壞。”
眾人依次上香燒紙跪拜。讓方以智吃驚的是,定王也拜了三拜。
祭拜完畢,又回到前堂坐定。熊文舉喊那個年輕人端茶過來,介紹起來,“這是我的學生劉蘭生。”
方以智道“文舉兄,今后怎么打算”
熊文舉滿面戚容,“老師為國盡忠,我當為師傅盡孝。”
方以智道“文舉兄真乃仁孝之人。”
張家玉在一旁插話,“我等欲南下,為中興大明圖謀一二,不知道熊大人可愿意同往。”
“我想守孝三年再做打算。只是我這學生,勤奮好學,才學尚可,已經中舉。只是生逢亂世,報國無門。方兄如若不棄,帶他同去。”
定王穿越而來,知道歷史上的熊文舉先降大順,后降滿清。這時候為老師守孝,也是虛虛實實,有待價而沽之嫌。但熊文舉有些才名,拉他入伙,能讓跟隨的大順軍兄弟安心些,還是有點用處的。
拿定了主意,定王道“韃子即將南下,生靈涂炭在即,此地也不能幸免。國難當頭,守孝乃為小節,報國才是大義。希望先生早做圖謀。”
熊文舉看了看定王,疑惑問道“這位是”
方以智趕忙引薦“這是皇三子定王殿下。”
來之前他們有過約定,定王不開口,就不介紹身份。現在見定王說話了,方以智趕緊介紹起來。
熊文舉一聽,急忙與劉蘭生一起,跪地磕頭。
定王扶起二人,“你二人和孟侍郎一樣,都是忠義之人。今國家有難,需要像孟侍郎這樣為國殉難的人,更需要不畏兇險,以死報國的人。其實做到后一點,更是不易。先生愿意襄助孤,與孤共赴國難嗎”
熊文舉感激涕零,“臣萬死不辭。”
定王大喜。
方以智則一臉不悅,心中腹誹熊文舉不忠不義,又責怪定王有點饑不擇食。如果不是定王在獻縣的那番話,他都想拉下臉來斥責熊文舉了。
熊文舉、劉蘭簡單收拾行李,與定王一起回到營地。眾人已經恭候多時,見面又是一番引薦寒暄,趁著月色匆匆上路。
才行不遠,定王轉頭向方以智問道“老師,城破之時,像孟侍郎的忠烈之臣還有誰”
方以智仔細回憶“臣知道的有工部尚書、東閣大學士范景文,戶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倪元璐,左都御史李邦華,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兵部右侍郎王家彥,太常寺卿吳麟征,大理寺卿凌義渠,左中允劉理順。另有監察御史陳良謨,監察御史陳純德,太仆寺丞申佳胤,吏部員外郎許直,兵部郎中成德,兵部員外郎金鉉,光祿寺署丞于騰云,副兵馬使姚成、中書舍人宋天顯,中書舍人滕之所、阮文貴,經歷張應選等皆自盡殉國。”
定王聽罷感慨萬千,“這些忠臣,是我大明的脊梁,也是我輩之楷模,將來若有中興之日,孤要建忠烈祠,供奉祭祀,宣揚忠義。讓更多的人知道他們,崇敬他們,效仿他們。”
又大聲對眾人道“今日我去祭拜孟侍郎,不為是非,只為忠義。我們以后要與韃子打仗。殉國捐軀的、戰死沙場的,當不在少數。孤不看過往,從今以后,凡跟隨孤戰死殉國的,除褒獎撫恤外,文臣進忠烈祠,武將進英烈祠,永受世人香火和供奉。”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