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種變化后,還有修士專門翻找的變化咒術。有古籍記錄,也有當場編寫。幸好在場修士人多勢眾,又背靠天玄道臺的場外求助。
一日后,總算將八九玄功的九九八十一種變化枚舉妥當。
而在討論間,玉圣閣諸位長老喜形于色。
我家的天書有望恢復了
他們聽眾人討論“圣人九度”,突然靈機一動。
圣人,玉圣。
還是圣人層層進化蛻變。
僅單把“圣人九度”提出來,就是一篇入圣修行的仙書
而這部天書,恰好可以補充玉圣閣理念,恢復他們在這個時代的天書。
武正新等長老頓悟,立刻傳消息回玉圣閣。隔空請來諸位同門相助,一起推演“圣人九度”。而他們如此用心,也間接幫助八九玄功的圣人變完善。
紫皇閣一脈在變化之法上,便沒有玉圣閣的好機緣。
一位長老低頭研究天星九變中的真陽變,另一位長老研究陰陽九變中的玄火變。
變化之道,對紫皇閣的用處沒有那么大。
滄瀾子觀看二閣長老們的神態,暗暗思忖“玉圣、紫皇同為大道本相。但一個重變化,一個重不變,可謂相類而又不同。”
再看其他人,隨著八九玄功的推演,皆有所得。
菩提最在意的,無疑是天星變和地歲變。
天地二變涉及星靈與太歲的演化。
“歲,歲星、太歲,時間,六十甲子,星之暗面星煞”
衡華隱隱覺得,這一點似乎涉及到萬神圖的演化自己需要在山河社稷諸神之外,再樹立一些魔神,象征地煞
但不是有地煞七十二星神還需要額外的地煞魔神嗎
衡華反復琢磨著,突然靈機一動等等,地煞,七十二變。
他把早年那個小神通體系的想法翻出來。又結合圣人九度之外的七十二變,鼓搗一門貼切恒壽修行的變化法術。
伏丹維和伏瑞應二人對陰陽九變中的天風變最為在意。和諸修商討時,借各位宗師的才智來推演天風變。
風本無形,元之動也
伏丹維與伏瑞應傳音交流,仔細推敲自家的扶風仙經。
扶風仙經如果要提升層次,要從元氣變化入手。
此外,有一位宗師從天風變、玄火變、真水變參悟三寶之道,煉水火風之理,結合自身功法,創造一部三寶地書金冊
有一位宗師參悟四瑞神獸變化,修出一部五蟲變化書,專門變化毛羽鱗介蠃,五蟲之屬的形象,亦是地典仙書。
天書為樹,地典為枝。
每一部天書都是一個獨立體系,可以從中衍生眾多仙書、道法。
哪怕滄瀾劫仙的八九玄功剛剛起步,眾人僅僅看到一個總綱,便從中獲得莫大啟迪。結合自身所學,大道感悟越發精深。
諸修研討共計三日,便從中啟迪二十余本仙書思路,創造五本完整仙書。
滄瀾子收起文稿,對菩提道人笑道“你可是福星。在你之前,我等交流固有所得,卻絕沒有這三十年來的精進。”
諸位宗師默默點頭。
天玄道臺在最初的思想碰撞,大道借鑒后,逐漸走入平緩期。沒有新人來刺激,無法讓他們更進一步。
直到前些年,菩提道人橫空出世。
他的一些奇思妙想,讓平靜的湖水再度活躍起來。
顏羽源對身邊幾人道“我看,博物天鑒還要有一處修改。菩提,智也,慧也。菩提樹必然有一種物性,與智慧有關。日后,我等不妨多多在家種菩提樹,說不得能使靈臺清明,增進智慧呢。”
眾人紛紛哄笑,更有天璇子過來勾肩搭背,尋菩提道人討要枝椏,打算回去種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