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銘書想要將“ht”系列完善發表。
依照他的眼光看來,原身是有天賦的。這幾個連半成品都稱不上的作品盡管簡陋,甚至風格單一,但是擁有一個對于歌曲來說最重要的品質好聽。要知道現在市面上很多歌連這個水平都達不到。更何況原身這些歌的好聽不是千篇一律的附和,不是刻意炫技的繁復,更不是對于以往聽過旋律的拼接,而是帶著獨特風格的、有自己想法的。
當然其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但是瑕不掩瑜。他相信經過自己的加工完善,這些歌可以收獲不錯的反響。
不過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他先將“ht1”原本的譜子記下來,然后坐在書桌前一邊低低地哼唱著什么,時不時彈兩下一旁的吉他,一邊涂來改去,修修補補,花了幾個小時將譜子大致改好了。
接下來是對他而言更困難的填詞有時填詞也是需要心境和啟發的。
他沉下心繼續奮戰差點忘了吃晚飯,被喬女士逮著一通教育盡管大體都寫出來了,但結果卻并不能讓他自己滿意。
他總覺得自己作的詞缺少一種發自內心的輕松與溫情。
這個認知讓他變得很煩躁。但他越是刻意地想要追求那種恬淡的感覺,越顯得怪異。如此惡性循環。
他有些著惱地摔下筆。自己都訝異于此刻無法抑制的煩悶。
明明自己也明白作詞不應急于求成這個道理,但他還是感到焦躁。
為什么
姜銘書心里其實清楚地知道原因。
人之所以為獨一無二的人,正是由于不同的思想內涵、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架構乃至于不同的經歷記憶。
這些東西是旁人無論怎樣努力都無法完美模仿的。
同樣,他也永遠無法真正理解原先的“姜銘書”在構思曲子時候全部的所思所感。
所有經他手而成的內容無一例外變作了所謂的“第二手資料”,盡管從現實物質的角度看這些內容出自同一雙手。
而這些若隱若現的事實總是尖銳地提醒著他真相
他不是“他”。他無法按照“他”的方式生活。他們從源頭上就不是一類人。
他也注定扮演不好溫柔明亮的人。
姜銘書不想接受這個真相。
所以他急切地希望完美完成這首歌。
以上這是惡性循環的歸因。
桌前的少年用力眨了眨眼,雙手扶住腦袋身體向后靠去,決定休息一會,放空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