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爾汗親王是個好的,可他的大妃和女兒做下的那些事,太皇太后都羞于啟齒。
年紀大了,心反而越來越軟,放在從前蘇迪雅的墳頭草都長出來了。可當太皇太后聽說皇上要對蘇迪雅動手的時候,心中忽然生出不忍。
于是拉著太后一起為她求情,只求皇上放蘇迪雅一條生路,把她送回科爾沁。
別在皇宮丟人現眼。
太后跟著去了冬狩,大約是被氣狠了,竟然不愿為蘇迪雅求情。
最后還是被太皇太后壓著,才不得不跟去了。
然而求情的話還沒說出口,就被皇上堵了回來。
皇上占理,且理由充分。從律法到人情,全都照顧到了,讓人聽了心悅誠服,很難說出求情的話來。
可蘇迪雅到底是科爾沁的郡主,太皇太后娘家的晚輩
,若是就這樣不明不白死在了皇宮99來看最新章節完整章節,傳出好說不好聽。
不僅達爾汗親王臉上無光,太皇太后也覺得丟人。
況且蘇迪雅為何被囚,皇上并未對外說明,恐怕連皇上也要被人扣上薄情寡恩的大帽子。
得不償失。
于是太皇太后又壓著太后,把這件事托付給了皇后。
太后曾經照拂過皇后和太子,皇后若有良心,便該知道報答。
原來還有那件事的報酬,郝如月在心里給太皇太后的賞賜打了一個對折“說過了。請太皇太后放心,蘇迪雅性命無礙,很快就能回去了。”
至于怎么回去,郝如月不敢說,怕太皇太后拿龍頭拐杖打她。
這么快太皇太后審視般地瞇起眼。
據她所知,皇后也是昨夜才見到皇上。之后又是遇喜,又是傳太醫,又是留宿,又是叫水,忙得不亦樂乎,沒想到她還能抽空把蘇迪雅的事說了。
最最關鍵的是,她成功說服了皇上。
此時皇后神情篤定,就差拍胸脯保證,看來不似作偽。
而以皇后不吃虧的性格,并沒在她面前吐苦水賣乖,可見說服皇上對皇后來說很容易。
也許,只是一句話的事。
太皇太后心中五味雜陳,一時不知是忌憚,還是嫉妒了。
如果太宗在時,她沒有因為忽然出現的海蘭珠而疏遠太宗,也能像皇后這樣想盡辦法攏住太宗的心,她和先帝是不是就不會被太宗冷淡那么多年了。
反正海蘭珠的孩子沒了,而她的福臨還在,她為什么要一直冷著太宗,讓自己和孩子過苦日子呢
看看現在皇后和太子的風光,再想想當年自己與先帝的艱難,太皇太后竟然有些后悔了。
即便后來,她利用多爾袞把先帝托上皇位,先帝臉上的笑容反而不如從前多了。
那時候仿佛只有董鄂妃能走進先帝的心,后來董鄂妃病逝,先帝也跟著去了。
她以為那段不堪的歲月,是老天爺對她和先帝的磨煉,結果走出來的只有她自己。
先帝臨死前都不愿見她,她也滿心失望地沒去見先帝最后一面,權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
如果能回到她生福臨那年,她相信自己會有不一樣的選擇。
先帝病逝后,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玄燁身上,玄燁并沒讓她失望。八歲登基,十四歲擒鰲拜親政,二十七歲平三藩,然后一鼓作氣準備收臺灣。
天下一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