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他們祖孫倆相依為命那么多年,攜手走過風風雨雨,到頭來卻落得一個貌合神離。
她與先帝和當今都是至親骨肉,卻不如皇后和太子這對繼母子感情深厚,到底是哪里出了問題
也許蘇麻喇姑經常勸自己的那些話是對的,皇上長大了,該放手的就要放手。
罷了,她年近古稀,還能活多久。
只要帝后齊心,皇子們能夠平安長大,愛新覺羅家不至
后繼無人,她便是死了,到地下也有臉去見列祖列宗了。
皇上的事,她不管了,皇后的事,她也不管了,都隨他們去吧。
后宮一派和諧,難得前朝也是。
今日早朝,朝臣們全都明顯地察覺到,皇上心情好,心情極好。好到聽明相和圖相吵架都聽得津津有味,唇角就沒壓下去過。
往日御門聽政,皇上總是板著一張臉。剛平了三藩,又要商議收臺灣,全都是花錢的事,皇上能高興才怪。
而今天,早朝議題沒變,皇上卻變了。
“皇上,朝廷才平三藩,不管是軍隊還是民生都亟需休養,實在不宜為了彈丸之地,再起狼煙。”明黨有人站出來說。
早朝才開始,火藥味就很濃了。
“皇上,臺灣彈丸之地,孤懸海外,應以招撫、綏靖為主,不宜大動干戈。”又一明黨出班啟奏。
沒錯,當年力主撤藩的明珠,現在對收臺灣持反對意見。
說起明珠的發跡史,就不得不提平三藩了。
八年前,皇上要撤藩,以索額圖為首的索黨,堅決反對,主張和平談判,等熬死吳三桂,再考慮撤藩。
索相如日中天的時候,明珠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兵部尚書,連內閣都進不去。
怎奈明珠善于體察圣心,知道皇上鐵了心要撤藩,便頂著索黨的巨大壓力,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并且舌燦蓮花,主動與索黨周旋。
一番周旋下來,明珠躋身內閣,漸漸有了擁護者。
索相權傾一時,明珠簡在帝心,從此朝堂上就沒消停過。
平三藩打了八年,索相和明相吵了六年半,最后以索相落敗作結。
忽然沒了對手的明珠老實了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圖海取代索額圖,并且繼承了一部分索黨黨徒,形成圖黨。
于是圍繞收臺灣這事,明黨和圖黨吵得不可開交,朝堂再現兩黨博弈。
讓明黨接連兩人出班,簡直是圖黨的恥辱。就在明黨第三人打算站出來的時候,圖黨已然有人說話了“皇上,左傳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朝廷之兵,多數都在南邊,不如趁勢拿下臺灣”
此時說話這人,正是從前的索黨中人。平三藩時,索黨主和,他便主和。現而今,加入圖黨,圖黨主戰,他亦主戰。
人嘴兩張皮,怎么說怎么是。
不等明黨反撲,圖黨又有人站出來“從皇上御極開始,朝廷九次招撫臺灣,都被鄭經以各種荒謬的理由拒絕。現鄭經暴斃,正是一統天下的絕好時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二比二戰平。
明珠和圖海一左一右站在乾清門的臺階之下,兩人對視一眼,各自鼻孔朝天。正要親自下場,忽然聽皇上問“李光地,無定河什么時候能變成永定河”
此時李光地因治水有功,早已升任工部侍郎,仍舊主管河道。
李光地沒想到皇上會在這時候點自己的名字,
趕緊出班“回皇上的話,臣已有對策,今年夏天便可給無定河套上籠頭。”
至于變成永定河,可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