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的南廡房有安排外語課,還不止一種外語。小六每天醉心算術,沒有機會也沒有精力學,倒是小七總纏著五阿哥,動不動就喬裝成五阿哥的伴讀,跟去旁聽。
沒錯,五阿哥在小六和小七兩姐妹的聯手督促下,前年通過了皇上的考校,終于有資格去南廡房讀書了。
由于學生的年齡跨度比較大,南廡房早早分了班,太子和大阿哥一個班,由大儒授課。三阿哥、四阿哥一個班,由翰林院侍講授課。七阿哥、八阿哥和最晚入學的五阿哥一個班,雖然也是由翰林院侍講授課,但進度明顯要慢很多。
七阿哥身體不好,學一段便要休養一段,八阿哥年齡小,即便如此,也沒耽誤五阿哥的學業吊車尾。
索性七阿哥和八阿哥從前就與五阿哥相熟,倒也沒人笑話他,還會盡量幫助他。
當然給五阿哥幫助最多的,還是小七。
別看小七跟五阿哥一樣入學最晚,平時學習也不認真,還是個旁聽生,但學業幾乎可與慢班學霸八阿哥比肩。
有她幫忙補習,五阿哥仍舊還是掉在車尾,卻勉強能通過皇上的考校,不會輕易受罰了。
五阿哥學主科是個渣渣,但外語出奇地好,背單詞比背儒家經典快多了。更難得的是,聽力和口語也是出類拔萃。
海晏河清之后,皇上再一次力排眾議重開海禁,在沿海建港口,鼓勵海上貿易。
赫舍里家長房順勢成為了第一批海上貿易撈金人,沒錯第一批就是撈金,不存在難度,誰干都能掙錢。
八旗貴族保守派居多,在平原跑馬跑慣了的人,你讓他下海,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剛開海禁那會兒,前朝反對的聲音不小,郝如月在后宮都有耳聞。
聽到最多的抱怨是“咱們旗人都不會游泳,萬一船翻了掉水里,還不得淹死”
郝如月哭笑不得,無力反駁,只傳了赫舍里家長房的人過來說話,問她們想不想做海上貿易。
不出預料,大福晉也擔心不會游泳掉水里淹死的問題,佟佳氏還好些,說不會游泳可以去學,烏雅氏在旁邊一頭黑線“海船都是大船,輕易翻不了。”
終于遇上一個懂行的,郝如月問烏雅氏有什么打算,烏雅氏笑著說船她早備好了。
郝如月驚訝“禁海令才解除,你把船都準備好了”
造船可不是小事,花費多就不說了,工期也長。以古代的工藝,造海船怎么也要一兩年時間。
走海上貿易一去一回不容易,不可能只一艘船上路,怎么也要三艘以上組船隊才保險。
特別是頭一回出海。
對上皇后、大福晉和佟佳氏同時投過來的震驚目光,烏雅氏輕咳一聲“朝廷收臺灣之后,臣婦記得皇后娘娘提過一嘴,說臺灣回歸了,朝廷下一步可能會開放海禁。臣婦從那時候就開始準備了,只等禁海令解除。”
果然是個有眼光的,自己沒看錯人,郝
如月熱切地看向烏雅氏“船都準備好了,打算什么時候啟程”
朝廷的禁海令剛剛解除,沿海已經動起來,八旗貴族們卻仍然在擔心不會游泳掉海里會不會淹死的問題。
不僅郝如月,皇上也是一個頭兩個大,甚至動了朝廷組建船隊出海的念頭。
畢竟明朝有鄭和下西洋,康熙也想弄出一個鄭和來。奈何宮里的太監都不識字,文化水平太低,給鄭和提鞋都不配,實在無人可用。
大清的根本是八旗,八旗都不支持,海禁怎么開還得怎么關上。
歷史上就是如此。
康熙皇帝力排眾議開海禁,在八旗中的支持者少得可憐,開海禁的好處一樣不說,張嘴就是弊端,并且斷斷續續維持了三十幾年。
到了康熙朝末期,康熙皇帝還是頂不住壓力,因日益嚴重的“海寇”問題,再次關閉國門,給了沿海貿易致命一擊。
其實閉關鎖國不是從清朝開始的,在明朝初年就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