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利斯隨船帶有馬禮遜學堂的教材,梁耀很快就收到了馬禮遜學堂的全套教材。
從歷史教材最能夠直截了當地看出一套教材到底參雜了多少私貨。
馬禮遜學校的歷史教材是馬禮遜在馬六甲新加坡時編寫的大英國統志,只是梁耀手上的這本并不是馬六甲新加坡出版社原版的大英國統志而是經過刪改后的港版大英國統志。
“夫傳教士者,為人學習文書,以正道傳民,數年讀書完,就進考,或秀才、或舉人、或進士、或翰林,傳百姓以教法,勸人施仁德,導人執善棄惡。
其教門之道理是,天上有神天皇上帝,無所不知,無所不在,全能全慈,兼諸德之全,創造天地并萬物,亦置人為萬物之靈。
蓋人之力不能盡皇上帝之性,故此,皇上帝啟之曰皇上帝父,皇上帝子,兼皇上帝圣神。
人之本分是凜尊皇上帝之名,以神天設例律。”
梁耀首先看到的是一篇極具中國特色,關于基督教教義和傳教士職責語段。
除了豎版繁體字看著有些不習慣外,以梁耀的文言文底子看懂這段文字還是很輕松的。
大英國統志并不長,全書僅有17679字,在過濾掉這些宗教色彩濃郁的信息后,梁耀還是從書中獲取到了不少比較實用的信息。
大英國統志全書雖僅有聊聊萬余言,但其所涉及的內容還是相當豐富的,有英國的宗教習俗、自然地理、歷史沿革、政治制度,只是由于篇幅所限,很多內容都是淺嘗輒止。
總的來說大英國統志作為一本英國歷史的入門讀物,還是合格的。至少能從書中了解到一些英國的歷史,對英國有個大概的印象。
至于剩下的幾本歷史教材,與其說是歷史教材,倒不如說是宗教歷史讀物,就連圣經也被列入歷史教材之中。
這樣的歷史課程,梁耀顯然是不滿意的。
從這些歷史教材里,學生頂多也只能了解到一些關于英國的零星歷史知識,遠遠不夠用。
歷史教材梁耀打算重新編纂三本,由他自己親自擔任主編。
一本是中國的歷史教材,一本是美利堅的歷史教材,另一本則是歐陸的歷史教材,以加深學生對世界歷史的了解。
中國的歷史教材和歐陸的歷史教材編纂難度相對大一些,需要費些時間。
倒是美利堅的歷史教材很容易編纂,只要有足夠的資料,給他一兩天就能夠編纂完畢。
畢竟美利堅從建國到現在也不過七十多年,文字要是再精煉一點,搞不好還沒長。
對于那些宗教歷史讀物和圣經,梁耀顯然是沒有興趣看的,梁耀放下大英國統志,直接跳過歷史課程,查看其它實用學科的內容,這部分內容也是梁耀最關注的。
這些自然科學的內容有
地理學、解剖學、算學、代數、幾何、解析幾何、三角、測量、航海、微積分、水、空氣學、光學、熱學、電學、力學、蒸汽學、機械學、印刷學、氣象學。這些是教學比較詳細的學科。
遺憾的是教學內容也比較粗淺,其中的很多學科,諸如光學、熱學、電學等學科在這個時代本來就還不完善,能夠教給中學生的相關知識,自然就十分有限了。
不過梁耀感到欣慰的是,地理學、數學、航海學這些比較成熟的實用學科教授的比較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