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國使團來訪的消息猶如一顆石子被丟進平靜的湖面,泛起陣陣漣漪。
在菲爾莫爾抵達紐約之前,紐約晚郵報上發表了他的文章,歌頌清美之間的友誼,怒斥大英帝國十年前對清國的無恥侵略行徑。
清美之間的友誼,美利堅的普通民眾并無多大感觸,畢竟現在距離中國皇后號的首航已經過去了六十多年,建國之初的美利堅社會上的中國熱潮已經消退。
不過談起大英帝國的壓迫和侵略,輕而易舉地引起了美利堅人民的共鳴。
一來是大英在不做人這方面確實很不做人,美利堅長久以來在國際社會上一直忍受著大英帝國的打壓。
二來美利堅的政客在面對棘手的內部矛盾時,喜歡將民眾的注意力轉移到外部。
大英帝國自然時最好的矛盾轉移對象,尤其是大英帝國在美利堅提高關稅之后,大英從美利堅采購原材料的熱情消減,對美利堅的經濟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雖然這時很正常的商業邏輯,但美利堅的普通民眾對這些并不關心,他們只關心自己的兜里的美元是多了還是少了。
尤其是那些非常依賴大英帝國的出口商,在外界輿論的鼓動之下,早已習慣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于大英。
美利堅的政客們也樂于看到這一點,要是不幸的人將自己的不幸歸咎于執政者,這才是一件更加麻煩的事情。
面對登門采訪的紐約各家報社,梁耀也沒有拒絕,無論報社影響力大小,都接受了他們的采訪。
一個有利的輿論環境更有利于談判的促成,為了爭取到對談判更加有利的輿論環境,還是有必要接受這些媒體的采訪的。
梁耀親自撰寫文章發表在紐約晚郵報上的目的無非是為了博取美利堅民眾對大清國的好感。
菲爾莫爾總統對大清國使團的來訪非常重視。
他以最快的速度抵達了紐約,并在紐約百老匯大街北端的紐約市市政大樓正式會見了大清國的使團。
市政大樓是一個城市財力的體現,紐約無疑是美利堅財力最為雄厚的城市之一。
相比德州休斯敦市狹小寒酸的市政大樓,紐約的市政大樓恢宏氣派,就連市政大樓的背面都有大理石作為裝飾。
“美利堅總統為大清國的皇帝送上最真誠的祝福,祝大清國的皇帝身體永遠健康,愿清美之間的兩國友誼天長地久。”
菲爾莫爾總統的穿著非常正式,對大清使團成員的態度也特別地認真。
此前梁耀和菲爾莫爾總統進行過數次通信,他對菲爾莫爾總統的印象不差。
從形象上來說,菲爾莫爾總統的形象欠佳,長相有些粗獷。
但在粗獷的外表之下,藏著一顆謹慎縝密的心。
雙方互贈了禮物,潘正煒向菲爾莫爾遞上寫了一堆屁話的假國書。
正如沒有人懷疑他們的身份一樣,對于這份國書的真實性,也沒有人表示懷疑。
“梁議長,你精通英漢雙語,我希望你能夠擔任我的翻譯官。”
在正式會談之前,菲爾莫爾對梁耀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