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個公國的地理位置,在后世羅馬尼亞以及摩爾多瓦境內。
至于奧斯曼東部和俄羅斯帝國的陸地交界處的格魯吉亞地區,邁吉德和他的將軍大臣門都認為以俄羅斯軍隊糟糕的后勤水平,不會舍近求遠,翻山越嶺通過格魯吉亞進攻奧斯曼帝國本土。
一旦爆發戰爭,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方向一定是俄羅斯人的主攻方向。
做完這些部署之后,邁吉德還是有些顧慮,他想坎寧表露了他的顧慮“要是奧匈帝國站在俄羅斯人這一邊,多瑙河地區的奧斯曼軍隊將被俄奧聯軍兩面夾擊,勢必獨木難支。”
“尊敬的蘇丹,我向您保證,奧匈帝國不會站在俄羅斯人這一邊。”坎寧胸有成竹地向邁吉德保證道,“奧匈帝國將保持中立”
“奧斯曼帝國孱弱的海軍無法抵御俄羅斯人的海軍,我希望貴國以及法國能施以援手。”這是邁吉德的第二個顧慮。
“只要您向我們開放達達尼爾海峽,大英帝國的艦隊將進入黑海,為奧斯曼帝國海上保障,我們將聯手將俄羅斯人的艦隊限制在黑海,甚至是亞速海。”坎寧依舊信心十足地向邁吉德保證道。
有了英國人的承諾,邁吉德終于下定決心拒絕了尼古拉一世的最后的通牒,同時開放達達尼爾海峽,允許英國、法國兩國的軍隊自由出入黑海和地中海。
此事尼古拉一世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在最后通牒遭受到奧斯曼蘇丹邁吉德的拒絕后,尼古拉一世怒不可遏。
奧斯曼人的拒絕,讓他這位歐洲仲裁者感到臉上無光。
怒不可遏的尼古拉一世決定向多瑙河地區增兵,繼續向邁吉德施加壓力,迫使邁吉德做出讓步。
倘若邁吉德不做出讓步,他就聯合奧匈帝國,一起夾擊多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聯合公國,將這兩個奧斯曼帝國的附庸國收入囊中,成為俄羅斯帝國的領土。
同時還可以順便承認并支持塞爾維亞公國獨立,將塞爾維亞也納入俄羅斯帝國的勢力范圍,然后再徐圖整個巴爾干半島。
如此一來,俄羅斯就不愁沒有出海口的問題了,巴爾干地區,有的是優良的出海口。
當尼古拉一世洋洋自得地提出這個瘋狂的計劃時,三朝元老的外相內斯爾羅德覺得尼古拉一世這是瘋了。
尼古拉一世要實現這個計劃有兩個前提。
其一是奧匈帝國的皇帝弗蘭茨約瑟夫站在俄羅斯帝國這一邊。
尼古拉一世覺得自己有恩于弗蘭茨約瑟夫,1848年奧匈帝國境內發生革命,尼古拉一世出兵幫助弗蘭茨約瑟夫鎮壓了革命,保住了弗蘭茨約瑟夫的皇位,弗蘭茨約瑟夫一定會站在俄羅斯帝國這一邊,成為俄羅斯帝國可靠的盟友。
但內斯爾羅德這個外交場上的老油條可不這么認為,皇帝之間的私人友誼和人情,在國家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當初俄國出兵鎮壓了奧匈帝國境內的革命運動不假,但俄軍入境之后,所經過的村莊和城市幾乎都被俄軍洗劫一空。
奧匈帝國的國民對俄羅斯帝國,尤其是俄軍的印象很糟糕,俄羅斯人在他們眼里和土匪沒什么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