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自視甚高的南方將領,也肯定了梁耀的軍事才能。
少一位強力的敵人,對南方而言確實是一件幸事。
“這條鐵路確實很誘人,不過。”貝爾依舊面露難色。
“德州拿不出那么多的錢修鐵路,據我所知,太平洋鐵路第一期的攻城,你和范德比爾特就已經拿出了1500萬美元。
再者,你們規劃的這條鐵路路線,有部分路段是要經過墨西哥的領土。”
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
人口不滿二十萬,現代工業基礎幾乎為零的德州顯然沒有加州那么財大氣粗。
而修筑鐵路所需的資金,則是海量的。尤其是像太平洋鐵路,加德鐵路這種超大型的鐵路工程。
“德州的難處我們也是知道的,只要德州能夠同意修筑加德鐵路,經濟方面的問題,我們樂于伸出援手。”梁耀信心十足地說道。
“部分路段是要經過墨西哥的領土,這個問題我會有辦法解決的。”
梁耀現在手頭的現金流也不是很寬裕,不過比之太平洋鐵路,加德鐵路的工期沒那么緊,只需要在內戰之前能夠完成通車即可。
只要咬咬牙,這條鐵路還是能夠修得起的。
“這件事情太大,我擇日和德州的老伙計們商量商量吧。”貝爾若有所思地說道。
1855年年底,梁耀的聲勢浩大的船隊抵達了紐約。
美利堅兩大富豪聯姻的消息,是本年度除了堪薩斯內亂之外的最大新聞,很早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梁耀還沒下船,繁忙的紐約港就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以及各大報社的記者。
這些吃瓜的紐約市民和記者本以為梁耀在下船之后會騎著高頭大馬招搖過市。
不過接下來的一幕卻出乎紐約市民的預料。
梁耀卻騎著自行車招搖過市。
自行車并不是什么新鮮玩意,18世紀末既已有之。
紐約人對這種來自歐洲的新鮮玩意兒也不陌生。
不過當時的自行車是木制的。結構也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
顯然,這種簡陋的自行車其娛樂性是要高于實用性的。
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自行車也在不斷完善,19世紀上半葉就出現了比較實用的自行車。
1801年,俄國人發明了能夠使用腳踏板踩動,讓人的雙腳離開地面也能夠行駛的自行車。
1817年,德意志人給自行車裝上的能夠變向的方向舵,使得自行車能夠改變行駛方向。
這種能夠改變行駛方向的自行車被稱之為小馬駒。
不過小馬駒在當時也只是上流社會們消遣的玩具,并未普及。
1839年,蘇格蘭人麥克米倫制造出木制實心橡膠輪胎、前輪小、后、坐墊較低、裝有腳踏板和曲柄連桿裝置的自行車。
1842年,英格蘭的鐵匠麥克米倫,在“小馬駒”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