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前輪的車軸上裝上曲柄,再用連桿把曲柄和前面的腳蹬連接起來,并且前后輪都用鐵制。這樣一來,人的雙腳真正離開了地面,由雙腳的交替踩動變為輪子的滾動。
當時麥克米倫騎上這種車,一天跑了近20千米,震驚了整個英格蘭。
雖然彼時自行車代步效率依舊很低,但已經顯現出其實用的一面。
到了19世紀60年代末,德國的斯圖加特就已經出現了后輪驅動,帶有鉸鏈飛輪剎車彈簧等部件的自行車。
其形制和后世的自行車已經沒有了本質的區別。
梁耀的到來將現代自行車的出現時間提前到了19世紀50年代中葉。
梁耀胯下所騎的自行車名曰彪馬。
是沃爾特帶領他的研究團隊,參考梁耀的設計圖,歷時一年研制而成。
彪馬自行車革命性地使用上了帶有鋼絲輻條,鐵質輪圈的實心橡膠輪胎,車身以空心鋼管連接,靠踩動踏板帶動鉸鏈,繼而驅動后輪行駛。
坐墊下方帶有彈簧以用于減輕震動。
整車的重量比起完全由實木制成的自行車要輕便了很多。
在形制上,彪馬自行車和后世的現代自行車已經相差不大。遺憾的是以當前的科技水平,梁耀還無法解鎖空心充氣橡膠輪胎這一科技,只能使用實心橡膠輪胎將就使用。
由于梁耀是來紐約結婚的,因此在自行車前方儲物筐處專門結了紅彩用以裝飾,他本人也罕見地穿上了紅色的西服。
不過比起后世的自行車,彪馬還是不夠協調與穩定。加之紐約路面凹凸不平,沒有加州的瀝青路來得平整,只一會兒,梁耀的屁股便被震得發麻。
騎自行車的舒適程度還比不上騎馬。
但在19世紀中葉中有一輛能夠在平坦路面上飆出十五六公里時速的自行車,那還要什么自行車。
梁耀騎著彪馬牌自行車,帶著他身后多達百人的自行車隊在紐約的街頭風馳電掣,一時間成為了整個紐約最靚的仔。
懂事的紐約市民乖巧地為梁耀讓出了一條道騎行,他們則在道路兩旁好奇地觀望著梁耀胯下所騎之車。
見多識廣的紐約市民見過自行車,但行駛如此平穩,行駛速度如此之快的自行車,紐約的市民還是第一次見。
他們對這種全新的自行車充滿了好奇。
梁耀的自行車隊一面騎行,一面抓起自行車儲物筐內滿滿當當銀幣美分撒向人群。
后面的隊伍則向兩邊的人群拋灑紅紙包裹的糖果,遇到孩童多的地方還不忘多撒上幾把。
紐約市民一面哄搶銀幣糖果,一面向梁耀招收歡呼,并送上誠摯的祝福。
記者們則是手忙腳亂地架設好相機,以捕捉下這一精彩的瞬間。
經過三個多小時的顛簸之后,梁耀終于抵達了范德比爾特的莊園。
梁耀走下車,拍了拍生疼發麻的屁股,將自行車停在一邊。
本章完
ibiqu,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