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我對不住你,往后我會一直陪伴在你和孩子左右。”梁耀上前一步抱著佐伊說道。
佐伊沒有多說什么,只是靠在梁耀的肩膀上輕聲抽泣。
不知何時,梁芊芊跑了上來,拉扯梁耀的衣角,臺州頭,巴眨著大眼睛,無助而又可憐的問道“爸爸,爺爺有了弟弟后就不喜歡芊芊了,剛才眼里只有弟弟,都不理芊芊了,爸爸是不是也有了弟弟后就不喜歡芊芊了。”
聽到梁芊芊的這句無心之語,佐伊抽泣的聲音更大了。
小孩子的感覺是很敏銳的,佐伊在加州生活了這么久,中國素來重男輕女的糟粕傳統也不可能不知道。
“怎么會呢,傻孩子。”梁耀蹲下身,緊緊地抱起梁芊芊。
“弟弟是爸爸的好孩子,芊芊也是爸爸的好孩子呀。”
“芊芊剛才聽爺爺說什么要給弟弟擺宴席,大宴賓客。”梁芊芊帶著哭腔說道。
“等芊芊過生日,爸爸也給芊芊擺宴席,辦舞會,邀請很多很多的客人來給芊芊慶祝生日好不好。”梁耀刮了刮梁芊芊的鼻子說道。
“沒有進入廣州城,就等于沒有進入中國”
“進城必須進城互設大使館一事,清國方面從1842年一直拖到了1857年都沒有結果,我看他們就是想耍賴”
“必須給這些qgg一點顏色看看,讓他們知道無視大英帝國的后果”
“我們不僅要進入廣州城還要在清國的首都設立大使館以免類似的事情再次發生”
“還有內地的市場除了五口開埠口岸之外,我們還需要清國開放內地的市場”
“清國的水師襲擊了我們在香港的艦隊,還當眾斬殺了2個英勇的英格蘭士兵”
“這是對大英帝國的侮辱”
與此同時,英國倫敦斯威敏斯特宮的議會大廈內,一群衣冠楚楚的英倫紳士的群情激憤,聲討著大清國,歷數大清國對大英帝國的總總“罪狀”,好不熱鬧。
原本議會內還有些不合時宜的聲音,反對對清朝直接宣戰并出兵。
這些鴿派的議員認為大英帝國剛剛經歷了克里米亞戰爭,需要休養生息,不宜出兵。
只是隨著鷹派代表帕麥尊上臺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以及廣州當局的一系列迷惑行為和操作。
鴿派議員在議會內的影響力逐漸式微。
尤其是虎門之役的消息傳到倫敦,可謂是舉國震驚。
第一次對華貿易戰爭傷亡的英國士兵加起來都沒這一次戰役多。
以泰晤士報為首的各大報社也唯恐天下不亂,紛紛抨擊指責政府在遠東問題上不作為。致使本國在大清國經商的“合法商人”連基本的人身安全都無法獲得保障。
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之下,英國民間要求出兵,洗刷虎門之役恥辱的聲音也越來越強烈。
這正是首相帕麥尊所希望看到。
帕麥尊可以說是大清人民的老熟人了。
第一次對華貿易戰爭前,帕麥尊是英帝國的外交大臣。
彼時,帕麥尊就以對華態度強硬而聞名。
當議會還在圍繞是通過外交的方式解決對華貿易問題,還是直接出兵爭論不休之時,帕麥尊就力排眾議,并叫囂道對付清帝國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揍它一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