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因旅和歐洲雇傭兵團的裝備差距懸殊,緬因旅的制式武器以老舊的m1841和m1842步槍為主,第一雇傭兵團的制式武器則以m1851以及英制恩菲爾德步槍為主。
受武器性能和指揮官戰術觀念的影響,兩部隊之間的陣型有著比較大的差異。
緬因旅的陣型比較密集,第一雇傭兵團的陣型則比火繩槍時代的陣型還要稀疏。
故而同樣都是頂著西軍的槍林彈雨前進,緬因旅的傷亡要比第一雇傭兵團高得多。
“我的上帝!西佬究竟用的什么武器!在500碼(457米)的距離上還能有這么高的命中率!”
看到不斷有己方士兵被擊倒,艾姆斯驚詫不已。
目前北方聯邦軍裝備的主流制式步槍有效射程普遍在200碼(約183米)上下,線膛槍有效射程能夠達到300碼。
西軍的步槍在500碼左右的距離能夠達到如此之高的命中率在艾姆斯看來非常地匪夷所思。
聽槍聲,西軍的步槍不僅射程遠,精度高,射速也快得嚇人。
正當艾姆斯感慨西軍步槍之先進時,張釗瑜卻對這些來自西墨西哥州士兵們的表現很不滿意。
拿他們和西軍的正規軍相比確實太欺負人了,但和同是民兵的金山民兵旅,薩克拉門托民兵旅,洛杉磯民兵旅相比,墨西哥民兵旅的槍法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射速也慢很多。
對方不愧為北方聯邦軍的精銳,能頂著不小的傷亡把陣列向前推進足足200多米而不崩潰。
“散兵線!散開!”
眼見傷亡實在太大,北軍指揮官為了減小傷亡,令士兵們拉開跟更大的間距,以減小傷亡。
第一雇傭兵團的北軍步兵在距離西軍陣地還有250米左右時舉槍射擊,緬因旅的步兵則繼續踩著鼓點聲前進。
隨著北軍步兵開始還擊,西軍也開始出現傷亡。
慶幸的是作為防守方,西軍大多有掩體護身,沒有掩體的西軍都以蹲姿,臥姿射擊,身體的迎彈面積小。
因此雖有傷亡,但傷亡在能夠承受的范圍內。
饒是如此,墨西哥民兵旅的陣型還是出現了松動,少數前墨西哥政府軍出身的老兵油子甚至已經做好了臨陣逃跑的打算,不時拿余光瞥向離自己最近的軍官,觀察軍官的臉色。
不久緬因旅的北軍也開始舉槍朝西軍陣地開火,墨西哥民兵旅的步兵傷亡陡然上升。
望著白色硝煙后距離越來越近,壓迫感越來越強的北軍隊列,終于有士兵心理崩潰,下意識地向后方潰散。
發現情況不對的軍官槍斃了好幾十個逃兵才穩住陣腳。
瞅著距離己方陣地越來越近的北佬步兵,霍克和張釗瑜都很清楚想靠這些墨西哥民兵拼刺刀殺退精銳的北佬步兵是不可能。
情急之下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炮兵營,炮兵營是正規軍,抗壓能力要比這些墨西哥的民兵強很多。
兩人讓炮兵營把野戰炮推上來打霰彈,6磅薩克拉門托炮不是很重,含車架和炮身總重量也不過1100公斤,加之炮兵陣地就在步兵身后,很快還能用的21門炮就被炮兵們合力推了上來。
等炮兵們把炮推上來的時候,最前方的北軍距離西軍的陣地只剩下三四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