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出人,西部出軍火,用南方人的血消耗北方人的血,一直是梁耀心中最理想的一種作戰模式。
上百輛火箭發射車與發射架在奧馬哈城邊架設完畢。
西軍有一個獨立的火箭團,地位與機槍團相同。
火箭發射車平時可用畜力,人力牽引,用于發射64磅,以及64磅以下的中小型火箭。
至于大型火箭,無法用發射車發射,只能在發射前專門搭建用于發射大型火箭的發射架。
因此大型火箭的應用場景比較有限,只能用于守城和攻城。
經過整整5個小時的準備,在工兵部隊的幫助下,53個用于發射大型火箭的火箭發射架搭建完畢。
在團長王盛卿的命令下,火箭團的士兵們掀開覆蓋在發射架上的油布,72輛火箭發射車上的薩克拉門托夫火箭在正午刺眼的陽光中泛著鑄鐵的冷光。火箭發射車上這些1.2米到2.米長的輕型火箭有著胡桃木片尾翼用于輔助火箭穩定飛行。
發射架的大型火箭箭身上被火箭團的官兵們用白漆潦草地刷上“來自共和國火箭團的親切問候。”,“你好,奧馬哈城!”,“你還好嗎?麥克萊倫將軍。”,“繼續戰斗沒有意義,請選擇投降!”,“我們優待俘虜!”,“投降送回家的火車票!”之類五花八門的黑色幽默標語和勸降口號。
“全體都有!自由點火發射!!”
隨著命令王盛卿一聲令下,火箭團的士兵們用長桿火把點燃火箭引信,他們的動作活像在給魔鬼點煙。
火箭尾焰噴涌而出的瞬間,鑄鐵支架瞬間在黑粘土里犁出一道道深溝,發射場被火箭尾煙映照得慘白一片。
第一波火箭掠過奧馬哈城上空時,正在鐘樓上敲警鐘的北軍士兵看見了一副令他們永生難忘的景象:上百條拖著硫磺色尾煙的鋼鐵梭魚,在蔚藍色的天幕上織出一道道死亡的經緯線,隨即撞向建筑炸裂開來!
這些鋼鐵梭魚的威力甚至比西軍的重炮還要可怕!
三枚走運的鑄鐵彈頭撞進城內的棉花倉庫的瞬間,引燃了倉庫內的長絨棉棉絮,棉絮混著磷火在空中燃燒,如同上帝在棉花倉庫撒下一場火雨。
數秒后,倉庫附近的北軍還沒來得及逃命,一聲巨大的爆炸聲將整個倉庫,連同他們一起送上了天。
中部邊疆地區城市的建筑除了教堂,市政廳,議會大樓與法院等少數標志性建筑是磚石建構外,大多是建筑,尤其是民用建筑都是木質的,極為容易引燃。
四五輪火箭下來,超過四分之一的奧馬哈城區便陷入了火海之中。
城內的士兵居民或是抱著保險箱和金銀細軟疲于奔命,或是從水井里打水妄圖撲滅火勢,忙得不可開交。
城內的北方聯邦國會議員們以及他們的家屬在家丁們護衛下鉆進了教堂的地窖。
麥克萊倫的表現倒是合格,沒有像阿斯特和利文斯頓他們鉆進地下室或者地窖,而是緊急組織城內的士兵防御,在城區構筑臨時防線,準備迎接西軍的進攻,做好了和西軍打巷戰的準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