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暮色漸漸代替了湛藍的天空,深邃的黑夜中點綴了點點星光,皓月當空。商隊里紛紛燃起了火炬,只為照亮通往前方的道路。路的盡頭是一個耀人目眩之地,從一旁的商人口中得知,那便是萬燈鎮之所在。在“萬燈會”期間,晚上油燈蠟火不熄,是祖輩傳下來的習俗,而油蠟自然成為了剛需。一想到這,商人們的心不免蠢蠢欲動,旅行所帶來的疲乏如過眼云煙,一晃便消失無蹤。
趙括、白鳳一行人隨著商隊的腳步,走進了這個正在舉行盛大節日的小鎮。琳瑯滿目的花燈懸在街道上方與兩旁,身著短衣的工人正爬著木梯子,更換熄滅燈籠中的蠟燭。街道上方的燈籠通過巧妙的方式,規律又美觀地裝飾在那利用彼此相對的兩間房子屋檐上突出的部分,用繩結固定連結,相隔數間如此重復,最后將繪制有不同圖畫的紙燈籠相繼掛上。這樣便完成了一條樸素而又美麗、別出心裁的街道。在夜晚,也能有置身日光下的奇異感受。且燈上的圖畫之內容豐富多彩有奇蟲異獸、有男人女人、有古老的愛情故事、有著名的英雄傳說幾人只顧著觀賞新奇事物,心神仿佛皆被那些火光攝去了,幾乎沒有注意到在前方等候已久的聶云。
幾人相繼路過與胯下駿馬停駐在旁的聶云,只有落在后邊的白鳳注意到,他那干凈的臉龐上一直掛著微笑,彎著小而有神的眼睛,看著從自己眼前路過的某人。出于禮節,白鳳驅馬向前,作輯寒暄道“聶兄,這月明星稀之夜,閣下為何駐足于此”前頭的趙括等四人,聞見白鳳之言語,忙勒馬回頭。
聶云見狀,略顯窘態地回道“額在下只是想前來提醒各位,萬燈會期間,客棧多是滿員。倘若各位不嫌棄,大可隨我道石家商會暫作修整。”
“噢那可真是多謝聶兄了”趙括拱手回道。
眾人互相認識后,才知聶云已是年方二五的大丈夫,不留髭須的他看起來同趙括、白鳳二人無異。在聶云的帶領下,五人到了行會安置好行李。鑒于天色還不晚,至少外邊的街道上仍然熱鬧非凡,加上在小妹、阿鵑的強烈意愿下。幾人從位于鎮中心的商會出發,開始了這夜的“萬燈之行”。讓人奇怪的是,慕容嫣自進鎮后,便一直緊皺著眉頭。白鳳詢問她是否身體不適,而她總是強擠出莞爾一笑來,輕輕搖頭,似是不想打擾大家的雅興。而這件小事情,卻一直記在白鳳的心里。也不知從何時起,對方的一顰一蹙皆能牽動他的思緒一路走來,趙小妹同阿鵑一應一和,互相把自己看懂的燈籠畫說與對方。二人性情之活躍,弄得其余三人像是為她們作陪襯似的。
“這是梅花鹿還有那里,畫的是嫦娥奔月”趙小妹雀躍地說道。
“哪是嫦娥奔月呀明明是牛郎織女會鵲橋”阿鵑糾正道。
小妹嘟著嘴,忙著找下一個阿鵑識不出的,定睛認準了那一個,指道“那個是荊軻刺秦王這總錯不了了吧”
阿鵑瞧著燈上一個紅臉持劍的小人,正欲躍起刺中白臉長袍的小人,困惑不解。是以移目遠處,忽然驚道“怎么燈籠上的女人沒穿衣服啊”
小妹聞聲望去,只見燈籠下邊站著幾個衣著暴露,滿面艷妝的風塵女子,正在搔首弄姿地招攬路過的客人。門上的木制匾額寫著三個大字,小妹緩緩地讀了出來“尋歡閣。”然后向趙括問道“哥哥,這是什么地方啊”
“這是你不該去的地方。”趙括回道。
“這地方好生熱鬧,我們進去瞧瞧吧”阿鵑邊說邊踏上了通往尋香閣的臺階,頃刻后便被趙括一把拉了回來。
“阿鵑這可不是姑娘家該去的地方,我們還是回去歇息吧省得你到處亂跑惹事”面對這般強硬的趙括,阿鵑只好噘著嘴乖乖聽從吩咐。
一陣河風吹過,幾人正好迎面碰上,原是尋香閣的旁邊有一個碼頭。碼頭前立有一個高聳的大理石牌坊,牌坊頂部兩旁的飛檐各掛了一只燈籠,照亮了雕刻在中央的四個字“風調雨順”。正當白鳳心想明天將要從這里出發,前往江州時,腰上的銅鈴突然不自然地作響,他下意識地尋找與這銅鈴相關的那個人。只見面前背向著自己的慕容嫣正用雙手捂著胸口,微躬著顫抖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