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們要面子,他這個皇帝不要面子么
等賀知章走后,高力士忍不住小聲問道“弘文館現在多出兩個名額,圣人的安排是”
“讓哥奴送兩個子弟進去讀書吧,反正都是混日子。”
李隆基不耐煩的擺了擺手。
弘文館的歷史相當輝煌
當初李二鳳即位第二個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書二十萬卷,設立“弘文館”,即為國家藏書之所,亦為皇帝招納文學之士之地。
一時間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蕭德言等英才。每次出征,二鳳都會與弘文館謀士們商議軍機大事。這里便是參政議政的快車道,只要被帝王賞識了,馬上便可以上位。
然而那些早已是昨日黃花了。
開元年間,弘文館衰落的跡象十分明顯,其參政議政的職能,已經被集賢院所奪走,僅剩下藏書與教授學生這兩項職能了。
三日之期已過,方重勇獨自來到太極宮宮城墻外。在出示了“入學證明”后,他被值守的金吾衛官員帶到了門下省的地盤。
弘文館就在皇城內,但具體情況卻是一言難盡。
弘文館在長安有兩處:第一處位于太極宮內弘文殿側,后定于門下省南部,第二處位于大明宮日華門外門下省東部。
還有一處在洛陽。
這都是方重勇向李揆打聽到的,至于洛陽的弘文館這哪里,有什么用,他不知道,也不關心。
門下省是唐代中央的審議復核機關,與中書省同掌機要,參議國家大政,并負責審核政令,簽署奏章。
中書省所擬政令文書,須經門下省審驗,通過審核的交付尚書省執行。
理論上說,凡違反法令、制度、禮儀等不合格的,門下省則有權封駁,要求重新擬訂。凡大臣的奏章,也須經門下省審驗,再交付中書省上呈皇帝,有不妥當的,也發回重寫。
只是理論上。
總之,弘文館就在門下省,可見他已經貼近了大唐決策中樞的最核心
一位看上去不過三十多歲的儒雅文士接待了方重勇,然后帶著他七彎八拐的來到位于太極宮的藏書樓前,將桌案上一個并不算很大的紙卷軸交給了方重勇。
“我乃大學士王縉,這個是你念書的課本。”
王縉微笑說道,很是親和熱絡,沒什么架子。老實說,像方重勇這么小年齡入學弘文館的學生,背景都不會很簡單的。
“內容好像也不是很多嘛。”
方重勇拿起所謂的卷軸書課本,在手里比劃了一下,不以為然說道。
就這么個“卷啊卷”的卷軸書,能有多少內容呢
他不用十天就能倒背如流弘文館里的教學真是松懈得喪心病狂啊。
方重勇不免有些輕視起來。
“呃,你好像沒弄明白。這本,只是課本的目錄而已。真正的課本是初學記,在那邊一連串的書架上全部都是,你需要哪一卷就拿那一卷,看完再放回去。”
王縉指著藏書樓進門左邊那連著好幾排的書架說道,有些書放在書架高處,方重勇根本就夠不著,卷軸書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不是說在弘文館混資歷很容易的么
方重勇一臉疑惑看著王縉問道“課本就只有這些了對吧”
“呃,那一片也是。”
王縉忍著笑,指著右手邊那一片書架說道。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