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表演結束,宴會的飲酒環節開啟。宮人們將一壇又一壇酒擺到舞臺中央堆起來。
分布在四周的賓客們,可以隨叫隨取,不必在自己桌邊擺上一大堆酒壇子。
方重勇這才恍然大悟,明白為什么唐代喝酒喝得喪心病狂的官僚們,居然在剛剛的宴席上都沒有飲酒,官方也沒有酒水了。
原來在這里埋伏著呢。
很快,行酒令開始。高力士代表李隆基宣布,要從賓客中選出明府、律録事、觥録事三人,負責維持飲酒行令秩序。
“明府”是漢魏以來對郡守牧尹的尊稱,唐代多指縣令。由于宴飲相當于一個團體,所以需要選出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來總維持秩序,因而戲稱“明府”。
眾人一致推舉平日里酒品極好,且愛酒如命的賀知章擔任。
律録事必須是懂得酒令、了解音律、酒量大的人。
律録事需要準備“籠臺”也叫籠籌,籠臺是用白銀打造的酒令籌具,里面有二十只令籌、二十令旗、二十令纛令旗和令纛,形如旗狀或纛狀的令籌,謂之罰籌,有如軍中之令箭。
律録事決定了行酒令的規則與韻腳,決定誰要賞酒,誰要罰酒。
出人意料的是,李隆基讓剛才大出風頭的李白擔任律録事。也不知道是為了給妹妹玉真公主面子,還是想捧一個文人起來為其揚名。
觥録事也叫罰録事,主管執法。大概是得了李隆基的命令,高力士直接把剛剛拜為左相的張守珪拉出來當主罰人員。
賀知章、李白、張守珪。
這個組合,是不是在暗示著什么呢
方重勇冷眼旁觀這盛大的酒宴,有人抑郁,有人豪放;有人哀愁,有人快意。繽紛艷麗的舞臺,與觥籌交錯的席間,恍若一副烈火烹油一般的盛世美景。
這里的人,可勁的造,不怕明天完蛋,只要今天快活就行。
會場里里外外,那華麗的外表下,所包裹著的全都是人吃人的內核。
宴會上這些靡費不可計數的東西從哪里來,方重勇不敢去想,也不必去想。
大唐權貴們的所食所穿所用,自然無一不是來自民脂民膏,從百姓的口中摳出僅以糊口的財帛糧秣,來尋求自己的富貴與享受。
這些人自身又不事生產,當然不能自己吃自己啊。
方重勇忽然想起夔州江邊,那些背上長著瘤子,因為喝不起山泉水與井水,不得不喝長江水,在長江邊辛苦開墾荒地的農夫們。
那些人是人,這里的權貴高官們也是人。只是人與人生而不同,也生而不等。
“我能不能提前退席”
方重勇覺得自己跟眼前的這一切有些格格不入,拉著鄭叔清的袖子小聲問道。
“那自然是不能的,圣人不要面子么”
鄭叔清低聲呵斥道。
“是啊。”
方重勇感慨的嘆了口氣。
“做條狗可真是不容易啊。”
他小聲嘀咕道。
“誰說不是呢。”
鄭叔清也附和了一句,繼續說道“可狗還能吃點骨頭,要是當了螻蟻,那就任人宰割了。你選擇當狗還是當螻蟻”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