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啊微臣是個木魚腦袋,能想出這兩句來,已經是將畢生的詩才都用盡了哪里還有下面兩句呀”
鄭叔清牢牢記住了方重勇的囑咐,不該瞎出頭的時候,就一定不要出頭。
免得被李隆基打成豬頭了。
“力士,去問一下,有沒有人能接得住這兩句,續寫一下。對了,誰能接得上,賞翰林院供奉”
李隆基微微皺眉,對躬身湊過來的高力士低聲說道。
高力士走到舞臺中央,扯著嗓子大喊道
“圣人說了,誰能接得上這兩句,賞翰林院供奉。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誰能接得上,馬上送過來”
話音剛落,李白激動的站起身,沖到舞臺上對著李隆基大喊
“我接上了,我接上了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李白根本來不及寫,幾乎是脫口而出。
高力士見慣了這樣的狂士,不動聲色皺了皺眉道“到圣人這邊,把剛才那兩句寫下來。”
“好好好”
李白屁顛屁顛的上前,龍飛鳳舞一番,將這兩句詩寫了下來。等他寫完,只覺得自己神清氣爽,憋在心中的那股悶氣,全都一掃而空
“你不是李白么”
李隆基想起來面前之人是誰了。
當初他巡幸洛陽時,李白就曾經為自己獻上明堂賦,后又獻上大獵賦。但李隆基一直認為,朝廷的麻煩,在于收入不足,需要的是理財方面的人才。
至于其他的,按三省六部的規矩來就可以了,自己作為天子,沒必要橫插一腳。
所以李隆基對于李白這樣善于寫詩詞歌賦的文人,并不是很感冒。再說當時的朝廷也已經有張九齡、賀知章這樣的文學大佬。如李白這般獻詩求官之輩,可謂如過江之鯽般,比比皆是。
差的只在于才華,數量是絕對不缺的
物以稀為貴,李白詩才再牛逼,也被淹沒于這些庸俗之輩當中,所以一直求官不得。
“你也算是才華橫溢,那自今日起,就是翰林院供奉,隨朕起居,給朕寫詩作賦吧。”
這四句詩拍楊玉環的馬屁,拍得李隆基很舒服,他當然不介意從指頭縫里漏一點殘羹冷炙打發如李白這樣的求官之輩。
“謝圣人恩典謝圣人恩典”
李白千恩萬謝的退下了。
鄭叔清也退下了,回到座位,看著正吃菜吃得正香的方重勇低聲問道“怎么樣剛才表現還可以吧”
方重勇做了個“ok”的手勢,然后繼續吃,根本不搭理鄭叔清。
大概是沒問題了吧。
鄭叔清看方重勇那悠閑的樣子就知道沒事了,這時候他發現坐在一旁的韋堅,用古怪的眼神看著自己,于是心虛的辯解道“剛才一時激動,沒忍住,哈哈哈哈哈。”
“那兩句是真不錯。”
韋堅意味深長的說道,若有所思的看了方重勇一眼,他剛才就看到是方重勇寫在紙上,鄭叔清來謄抄的。長安神童果然名不虛傳啊,還很低調,居然把自己隱藏起來了。
方有德之子似乎也是個妙人啊。
韋堅不動聲色將方重勇這個人記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