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了,人多了麻煩,現在身邊人都是信得過的。真正需要人手的話,以后再說。”
方重勇擺了擺手,無可奈何的說道。
一路向東變成了一路向西。敦煌是大唐兵馬可以完全實控的最后一站,看似更西邊還有廣袤的西域,實則敦煌才是大唐力量持續投射的邊緣。
再往西,大唐的國力也好,軍力也好,便無法面面俱到,四處都是漏洞。
基哥給他的這個安排,還真是挺微妙的。
“狗x的,快入冬了在沙漠里面趕路,基哥真是平日里不積德啊”
走出府衙大門的時候,方重勇感受著風中的陣陣寒意,忍不住開口罵了一句。這要是不能按期到達沙州,又是一堆麻煩事。
而在冬天的沙漠中趕路,會讓人酸爽到渾身抽搐。前世有過糟糕體驗的方重勇,實在是不想大冬天的頂著風雪去沙州。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于突厥稱雄的時期,并臣服于突厥,保持了自身部落的獨立性。
這便是草原帝國的組織模式,它沒法維持太大的編制,只能以小部落構成大部落,一級一級往上湊成一個“帝國”。
九姓鐵勒逐漸形成了回紇、仆固、同羅、拔野也古、思結、契苾、渾、拔悉蜜、葛邏祿等,這里的“九”其實也不是定數,而是多的意思。
開元時期,九姓鐵勒中的回紇最為強大。
開元二十七年秋,在幽州節度使方有德的謀劃下,李隆基下達密旨,與九姓鐵勒結盟,并依照方有德之策,將草原劃分為大小不同的九塊。
約定待消滅突厥,瓜分其地后,各部便按照事先約定好的地盤遷徙。
至于后續有什么矛盾要扯皮的,可以再商議。將消滅突厥定為最緊要事件。
與大唐邊境接壤的拔野古部率先發難,契苾、仆固、葛邏祿等部也依次起兵,合攻突厥牙帳。
屯兵磧口的方有德按兵不動,只是命朔方節度使糧秣。
一直在這場亂局中觀摩的回紇諸部,終于按捺不住,南下攻打后突厥汗國的牙帳。以回紇入局為標志,大唐北方草原再次進入亂局時代
突厥人陣腳大亂,連忙從河西以北的峽口山退兵,但卻為時已晚。
等他們回到突厥牙帳的時候,正好遇到因為下場晚了,什么都沒撈到的回紇騎兵。
雙方在突厥汗國牙帳以北的毗伽可汗碑附近爆發了激戰突厥人大敗,被回紇騎兵打得潰不成軍
自此,突厥汗國覆滅,被九姓鐵勒取代。這時候的方有德,正帶著五千精騎前往鐵勒各部,帶兵展示軍威,每到一處,便要求該部酋長前往朔方軍駐地靈州開會,等待大唐皇帝李隆基的接見
不得不說,這一幕相當的諷刺。
因為就在開元二十三年的時候,為了專心應付吐蕃,突厥與大唐的關系轉好,突厥毗伽可汗尊唐玄宗為父。于是在牙帳附近樹立了毗伽可汗碑。碑文里大量記錄了及吹噓了毗伽可汗的“豐功偉績”。
比如說今天干掉了哪一支鐵勒,明天又毆打了契丹人什么的,連開元初劫掠山丹馬場的事情都有記載。
沒想到他沒過多久就被毒死了,后突厥汗國也四分五裂,最后滅亡。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