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雖說不可能跟吐蕃人打一場曠日持久,數十萬人規模的大戰。但是完全不打不動手,也是不可能的。
如今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蘇毗王帶著部曲投唐已成定局,沒有任何辦法可以阻止。
夜已深,隴右節度府書房里依舊是燈火通明。論氏五兄弟,正在這里聆聽方重勇部署作戰方案。
“安人軍的駐地已經空了,軍隊已經撤到了河源軍駐地。
某打算在這里,打吐蕃人一個措手不及。這里不是吐蕃人的預設戰場,而安人軍又被解散,這里唐軍兵力空虛。以吐蕃人看來,似乎有利可圖。”
方重勇指著地圖上安人軍所在的星宿川說道。大通城以北有一片牧場,水草肥美適合放牧,這里很適合作為戰場
方重勇解散安人軍,有個重要目的,就是故意賣一個破綻出來給吐蕃人,要不然他還有更好的處理辦法。
方重勇猜測,按照吐蕃人的想法
第一步是蘇毗王投降大唐;
第二步是向大唐交涉要人;
第三步是被拒絕后全國總動員,大軍以猛虎下山之勢出征石堡城。
完成這三步后,吐蕃的戰爭機器就算是滿狀態開動起來了。
對于吐蕃人來說,贏不贏無所謂贏固然重要,就算輸了,大唐也沒法在青藏高原立足。輸了的話,來年吐蕃繼續休養生息。打仗死了人也能減少內部人口壓力,并不全是壞事。
方重勇雖然沒有指揮大兵團作戰的經驗,但是萬人級別的戰斗,他卻已經很熟練了,起碼是在河西的時候練手過很多次,絕不是門外漢。
要打吐蕃人的悶棍,那一定不能按吐蕃人的思路去走。所以,打斷吐蕃人的“蓄力”,就成了最佳選項。
方重勇的計劃是,打一場吐蕃人有苦說不出的戰斗,規模控制在萬人級別,也就是一個軍的規模。讓吐蕃人在道義上沒有空子可以鉆,也可以暫時遏制吐蕃人雄心勃勃的計劃。
等這一戰打完,他就可以把隴右邊軍的事務交給前來接任的王忠嗣,自己帶著銀槍孝節的兵員回長安練兵就行了。
“請節帥吩咐”
論氏五兄弟單膝跪下請戰道。
“不著急,吐蕃人似乎沒有準備好,暫時不必動手。
蘇毗王一直說要投靠大唐,現在都還沒動靜,大概是吐蕃內部因為贊普更替,還沒有完全平息叛亂。
你們帶著部曲前往蘭州,走距離更近的小路,應該數日便能趕到。
蘭州附近有草場,那邊也會陸陸續續集中一些來歷不同的兵員。你們到了那邊以后,會有人告知你們要如何訓練與整編。
等操練自如以后,便帶著整訓好的部曲回鄯州,到時候再說。這些人就是天威軍的骨干力量了。”
方重勇微笑說道。
論氏五兄弟大喜過望,沒想到一到隴右就接了個這么重要的差事,而且完全不費勁。
雖然方重勇說得很復雜,蘭州也是在隴右的東邊,但這里其實離鄯州并不遠。方重勇交待的事情,十天之內就可以全部辦完。
按照方重勇剛剛下達的軍令,安人軍被取消番號,對應的駐地也已經空了。
然而吐蕃人卻不會貿然違反雙方的合約,在沒有做足萬全準備的情況下將其占據。占了坑就代表已經動手,仗打起來了,該不該停,可就不是吐蕃人說了算的
吐蕃人既然處心積慮在邊鎮屯兵,目標大概就是戰略要地石堡城,他們當然不會做這種因小失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