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不自量力
“據末將觀察,碎葉城雖然并無防御之能,但占地極大,仿長安而建,長寬約八九里地。西域無數商賈與旅客來往其間,位置很重要。
突騎施派人在那里收商稅,并不駐軍。”
大軍沿著熱海南岸騎馬行進,封常清對方重勇介紹自己在碎葉城的見聞。和想象之中的情況頗有一些不同。
突騎施是游牧部落,并無管理大城的經驗,更別提重建城池了。他們的優勢就是游牧而居,居無定所,機動性非常強。
麾下的牧民與牲畜,基本上就是主要的財富。游牧經濟與農耕經濟,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思路。
只有打破農耕民族的固有思維,才能更好的理解突騎施人的想法。
對于碎葉城和周邊河流交匯的地方,突騎施是用來放牧和收過路商稅的。所以農耕技術的極度落后,與貿易文明的相對發達,看上去很荒謬,卻又十分符合突騎施人生存狀態。
而農耕文明往往要在農耕技術非常發達的時候,才會衍生出相對發達的商業。
不能理解這些,就無法正確的處置游牧民族的需求,無法跟他們打交道。
“封參軍博聞強記,此番得勝,你為大功。”
方重勇勉勵封常清說道,這一位對于地圖測繪,偵查敵情,收集山川人文信息,非常在行。
蒼涼古樸而壯麗。
突厥人立誓時,指此圣山之名為信,稱其為天帝之所居。
方重勇喊了一句,用馬鞭指著前方某個山丘說道。
方重勇忽然想起這一茬來,疑惑問道。
封常清侃侃而談說道。
據末將所知,除了黑黃二姓外,突厥人還有白姓,紅姓等,對應陰陽五行。這些所謂的姓,也是突厥將不同地方的人捏合起來的方法之一。”
“何老虎,你帶著尖兵打頭沖,把那些伏兵給做了。就在前方左手邊的山丘上。”
此刻他們右手邊的大湖,有一陣陣微風吹來,令人心曠神怡。大湖上波光粼粼,視野的盡頭,是一片暗青色夾雜著白色的山體,高聳且層巒疊嶂。
“關于這件事,節帥可說到點子上了。
當前的十姓可汗既然已經跟唐軍翻臉了,那么在南線設伏,也只是按正常軍事邏輯辦事而已,無甚稀奇。
熱海南線秋冬有河水匯入其中,而北線卻沒有,自然是行軍的首要通道。
否則就無法得到各部的效忠。突騎施目前有黃黑二姓,他們是來自于分裂的突厥。
這些伏兵想都不用想,就是突騎施招募來的“仆從軍”,連馬匹都沒有裝備。被當做炮灰,前來試探唐軍強度的。
大唐每次冊封十姓可汗,都要在碎葉河以北的大山前,讓新任可汗對天起誓。
“碎葉城殘破太久,大軍在此無法自持。開元中,唐軍在這里建了一座佛寺,名為大云寺,至今仍在,香火不息。
不過末將也只是道聽途說,并未親眼所見。突騎施之牙帳,也不在碎葉城內,而隨水草而居,就在碎葉河畔某處。要尋找的話,還得詢問當地人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