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士,你配合一下平西郡王抓人,抓到以后,一律扭送大理寺獄慢慢審問。
基哥有些疲憊的擺了擺手說道。
永無出頭之日。
他對這個人,似乎是心中充滿了嫌棄。
結果一行人還沒走到朱雀門,就跟基哥所在的隊伍撞了個正著。
此前,又在六部及議政堂歷練多年,還曾經外放為刺史。
基哥面無表情的點點頭,壓根看都懶得看李適之一眼,對高力士吩咐道。
微臣以為,除惡務盡,免得寒了三軍將士的心,也免得變生肘腋。”
不如讓他暫時擔任吏部尚書,中書令,收拾殘局填漏補缺。
待朝局穩定后,圣人再來調整中樞人事,也是不遲。
為今之計,以穩為主。”
方重勇小心翼翼的建議道。
老鄭
基哥腦子里出現鄭叔清點頭哈腰的模樣,隨即笑道“鄭叔清為官四平八穩,在朝堂多年,確實是合適的人選。力士啊,草擬一份圣旨,今日便下發下去,拜鄭叔清為右相。”
方重勇的建議,跟基哥的想法幾乎是不謀而合,只是他后知后覺,暫時還沒想到而已。
基哥覺得,鄭叔清最大的優點,就是這個人為官沒有任何想法,有他沒他幾乎一個樣。
鄭叔清整個人身上就寫著兩個醒目的大字茍住
想治理好大唐,自然是不能讓鄭叔清這樣的人當右相。可是如果只是為了穩定朝局,那么這個人確實是最合適的。
也最好控制。
因為這個人不折騰。
關鍵是,其他人都知道鄭叔清只是一個“代理右相”,遲早會走的。所以反而不會給他使絆子。這樣有利于穩定目前將亂未亂的局面。
“平西郡王此番平息叛亂有功,你想要什么賞賜呀”
基哥不以為意的詢問道。
“回稟圣人,微臣矯詔,雖事出突然逼不得已,卻也可以算作是欺君。
微臣懇請朝局穩定后,不再擔任銀槍孝節軍軍使,外放為官,豈會奢求賞賜”
方重勇躬身行禮說道,態度異常謙遜。
聽到這話,基哥滿意的點點頭,隨即擺了擺手道
“話不是這么說的。
你當不當這個軍使,伱自己說了不算,那是朕說了才算的。
朕讓你當,你不想當也得當,豈能討價還價”
“微臣惶恐。”方重勇露出一副受寵若驚的模樣。
“罷了,你帶著高力士去收拾殘局吧,朕想在議政堂靜一靜。”
基哥嘆了口氣,自顧自的走進議政堂,也不知道是在惆悵什么事情。
走進議政堂以后,他環顧四周,發現并沒有被人翻看,搜查的痕跡,懸著的心才放回原處。
從方重勇的態度看,基哥感覺這應該就是一場被逼急了,然后反殺的兵變。事前并未有什么具體謀劃,也沒有什么其他的訴求,更不涉及到他那些好大兒。
總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至于方重勇舉薦鄭叔清,倒也是合情合理。不只是李適之害怕清算,方重勇和銀槍孝節軍也害怕事后有人“翻案”啊。
不推舉一個相熟的人去當宰相,把事情一板一眼的落實,在場面上蓋棺定論,萬一將來朝廷反攻倒算怎么辦
這件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反而是生死攸關的大事。方重勇不經意間,就把最大的一個隱患給消除了。
鄭叔清若是將來對付舉薦自己為右相的方重勇,那么他的政治信譽和人格道德,將會完全破產,成為一個人見人惡的卑鄙小人。
這一手當真是玩得好啊
基哥一邊在議政堂內踱步,一邊心中感慨,方有德生了個好兒子。
幸虧,這不是自己的兒子,要不然,此人一定會行當年太宗玄武門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