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峴連忙叉手行禮。
這下劉巨鱗尷尬了,他說這話,原本是希望借此提出“擴軍”的建議,然后編練的新軍很有可能就歸自己指揮,從此獲得兵權。眼看著世道越來越亂,手里沒兵當真是睡覺都睡不踏實。
劉巨鱗完全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什么。
沒想到李璘居然直接同意了李白的建議,一下子就把劉巨鱗架在火上烤了。
劉巨鱗有些惱怒的看向李峴,但后者卻偏過頭,裝作沒事人一樣,壓根就不跟他對視。
……
北方秋收時節,一般在陰歷八月十五之后,比南方大概要早一個月。河南與河北其實都屬于北方,但氣候也稍有不同,河北秋收時間要更早一些。
最近一段時間,皇甫惟明都在忙著部署秋收事宜,給團結兵放假,讓他們回家務農,因為馬上就要到全年最忙的時候了。
韋堅的到來,強化了河北叛軍的后勤系統與內政,也安定了河北民心。
現在天下局面漸亂,火中取栗的機會是可望不可及的,只能耐心等待時局的變化。因此發展生產,強化軍力,充實府庫,都是必須要做的事情。
皇甫惟明也逐漸放棄了一口吃個大胖子的妄想,打算今年蓄力一波,在三五年內問鼎長安,穩步推進。
他等得起,榮王李琬也等得起。
簡單說,就是皇甫惟明盼著基哥老死病死,自此之后,榮王李琬身上的正當性便大大強化了。一旦軍力占優勢,想“洗白上岸”很容易。
這天一大早,皇甫惟明就接到密報,說宣武軍進入黃河南岸的鄆州,占據了大野澤北面的梁山,并在此修建營壘,意圖不明。
斥候將其報給鎮守博州聊城的武令珣,武令珣連忙派人將此事通知了皇甫惟明。
“宣武軍去鄆州做什么?”
皇甫惟明感覺莫名其妙,不過聯想到方重勇之前發的“最后通牒”,似乎也能理解這位的意圖了。
就是沖著永王李璘去的,想吞掉鄆州、濟州、齊州三地。
不過他有些吃不準,于是立刻派人前往黎陽,將“前線總指揮”李歸仁叫到了鄴城,二人秘密商議大事。
自家書房內,皇甫惟明將一張不太詳細的地圖攤開在桌案上,然后將鄆州州府鄆城標注了出來。在鄆城以北靠近大野澤的地方又寫上了“梁山”二字。
這地方太小,就是個以渡口聚集商戶形成的小集鎮,只有大唐國家層面,專業人士繪制的地圖才會標注出來。皇甫惟明此刻只是意思意思,讓李歸仁看明白就行了。
“方清似乎要攻打濟州、齊州,至于鄆州,兵馬本就不多,不提也罷。”
皇甫惟明指著地圖上的梁山說道。
這個地方,可以作為攻略濟州齊州的前哨站。從汴州運來的糧秣,可以直接堆在梁山渡口,以供軍需。這條運糧線路成本極低,不知道比牛馬馱運便宜到哪里去了。
“宣武軍此舉不像是鬧著玩的。”
李歸仁一看地圖就知道,方重勇十分善于用兵,選擇的路線充分保證了后勤跟退路,壓根不虛李璘反擊。
沿著濟水一路打過去,非常舒適。
這一手可謂是志在必得!
當然了,李璘麾下的軍隊,同樣可以屯兵梁山,然后順著這條水路去打方重勇啊!為什么他不去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單純的打不過。
“方清發了檄文,讓永王李璘對李琩稱臣。但是目前為止李璘都沒有回應,只是派兵屯扎東阿,防備宣武軍東進。
戰斗似乎一觸即發。”
皇甫惟明繼續解釋道。
由于黃河南岸偵查風險極大,所以河北叛軍的斥候也就查出這么多,沒有更詳細的情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