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李欽湊他們不知道的是,武邑縣的城門,是本地皂吏打開的,而非是銀槍孝節軍攻破的。
因為這些人都知道之前棗強縣到底發生了什么,皂吏人數眾多,跟本州各縣關系密切,甚至是盤根錯節。
在這些人看來,抵抗不僅沒有正面意義,反而是在耽誤大家發財。朝廷如何,高層如何,跟他們沒有任何關系,誰統治這里,都離不開他們。
“使君,出城野戰則必敗無疑啊。”
李欽湊對著蘇有德抱拳行禮道,腰幾乎彎到了九十度!
府衙書房里靜寂無聲,蘇有德沉吟片刻,無奈長嘆。
出城還是不出,這是個問題,不能輕忽,不能草率,更不能裝作不知道。
正在這時,一個親兵急急忙忙沖進來,對著蘇有德大喊道:“使君,大事不好,衡水縣被賊軍攻破!不,應該說是衡水縣縣令開城投降了!”
“哈?”
蘇有德一聲驚呼站起身,嚇得眼珠都要突出來了。
衡水縣縣城,比冀州其他縣稍大些,府庫里東西也更多。
明明本錢更雄厚,衡水縣縣令怎么就降了呢?
不過回想之前那封約戰的信,蘇有德似乎也回過味來了。
方重勇既然可以威脅他,讓他這個刺史都坐立不安,吃飯都吃不好。
那怎么就不能威脅衡水縣縣令呢?
蘇有德有點明白銀槍孝節軍為什么可以在冀州橫行霸道了。
河北這邊的野戰軍不在冀州,無法御敵于外。本地又有人開倉放糧,各縣的縣衙內就那么幾號人是空降的,其他都是本地人。
誰敢保證這些有職無官的本地書吏皂吏們,沒有其他心思呢?
今天這個書吏對縣令勸說一番,明天那個本地大戶跟縣令商量一下,誰頂得住這樣日夜不停的勸說?
要知道大唐統治河北也有一百多年了,皇甫惟明起兵也沒幾年,甚至把當節度使的時間都算上,十年就頂破天了。
本地對他能有多大認同?
戰火沒燒來的時候無所謂,大家都不想伸頭去接石頭,沒事找茬。然而戰火燒到身邊的時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要不,派人去跟方清接洽一番,看看他們想要什么。
只要不占信都城,要什么給他們便是,讓他們去德州也好,去滄州也罷,總之不要來煩我們,你看這樣如何?”
蘇有德小聲跟李欽湊商議道。
“使君此計甚好。”
李欽湊點點頭,他也是沒轍了,總不能說讓他帶兵來個“半渡而擊”吧?會死人的。
信都周邊縣城接二連三的陷落,如今已經丟了三城。蘇有德等人都是把方重勇和他麾下的軍隊當瘟神一般,打是不可能打的,要是能送走就好了。
只要不在冀州,隨便對方怎么浪都行。
“不行不行,光這樣是不行的。”
蘇有德搖搖頭,沉吟片刻說道:“我們必須向皇甫大帥求援,否則此事敗露后難以收拾。”
一邊向皇甫惟明求援,一邊向方重勇妥協。
不得不說,蘇有德這刺史當得真是兩頭光。李欽湊在心中感慨,難怪人家能進幕府得皇甫惟明賞識,還在冀州擔任刺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