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平原和華北平原,雖然都冠以“平原”二字,但地形地貌卻頗有不同。
華北平原是一片坦途,而關中平原則是“平中帶皺”,在小平原之中常有些稀奇古怪的地貌。
比如說扶風縣城以東區域,南面是座小山脊,擋住了去路;北面是一條河灣,同樣是擋住了去路。唯有中間這一段是坦途,也就是官道所在的區域。
同樣的道理,扶風縣以西區域也是類似的地貌,同時南面有一條小山梁阻隔,進而形成了“三山夾兩水”的絕佳風水局,聚氣于此。
故而這里自古便是人才輩出,可謂是人杰地靈。
李嘉慶沒有放縱李光弼攻城,而是帶兵出城與之對峙。
他不僅帶兵出來了,還帶來了近期從岐州各地收羅的近千頭牛!
并在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看起來不但威風凜凜,而且還非常復古!
只不過這一幕讓西軍主將李光弼看得莫名其妙,完全不知道李嘉慶想干啥。
“李節帥,現在這場面看著不太對頭啊。”
李光弼身旁的張伯儀,湊過來小聲嘀咕了一句。
李光弼沒說話,其實他也是一臉懵逼。
扶風縣以東這塊平原,就是一處天然的決戰戰場,陰謀詭計用處不大。至于騎兵迂回什么的也都不頂用,被局部的地形限制住了。
這一波就是步兵對沖,誰勇誰狠誰就能贏!
“莫不是想玩火牛陣?在這里用火牛陣又有什么意思呢?”
李光弼自言自語了一句,臉上疑惑之色更濃。
“火牛陣”起源于戰國,乃是戰國齊將田單發明的戰術。
那真是一段蕩氣回腸的史詩啊!
當年燕昭王派遣燕將樂毅進攻齊國。后者大破齊國,打得齊國近乎于亡國。僅有莒(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即墨(山東平度)二城久攻不下,被燕軍圍困三年有余。
田單正是帶兵堅守即墨的主將。
后來燕昭王死,燕惠王即位,燕國國內政局大變。
見時機成熟,田單便向燕軍詐降,謀劃反擊。
他指揮齊軍于夜間用牛千余頭,牛角上縛上兵刃,尾上縛葦灌油,以火點燃,猛沖燕軍,并以此破開燕軍陣型。
隨后以五千勇士沖殺,大敗燕軍,殺死燕將騎劫。
然后田單乘勝追擊,連克七十余城,光復齊國全境。樂毅伐齊以虎頭蛇尾告終,自此燕國國勢一蹶不振。
怎么說呢,火牛陣聽起來挺唬人的,若是第一次用,那自然是威風凜凜,銳不可當。
只是李光弼想不明白的是,哪個蠢貨還想用戰國時期的戰術,在唐代使用啊!
這都將近一千年了啊,就算是傻子,也都明白火牛陣要怎么破了。用千年前的戰術,對付千年后的人,把敵人當傻子,玩這一出有意思么?
“方全忠竟如此愚昧?”
冷場了很久,李光弼向張伯儀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張伯儀也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只好實話實說道:
“節帥,破火牛陣很容易。
這些牛沒有經過訓練,拼命敲鑼打鼓便可以擾亂他們的陣型。我們派兩百士卒前出一箭之地,一邊敲鑼,一邊向牛群投擲火把。牛群受驚后,必定散亂奔走,甚至掉頭沖向敵軍。
到時候我軍再全線壓上,直撲敵軍中軍即可。”
張伯儀侃侃而談,直接給出了標準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