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襲蒲州的問題是糧道不好保證。
當然了,如果河東的李抱玉帶兵南下,幫忙關中的兵馬守蒲州,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李歸仁的戰法,頗有點“避實就虛,聲東擊西”的意思。
皇甫惟明沉吟不語。
其實他有破潼關的絕招,可以一招制敵。
只要潼關被破,剩下的事情就好說了,完全沒有必要搞些花里胡哨的東西。
但他自己不方便說。
話說出來,被人質疑就不好收場了。
忽然,皇甫惟明的眼角余光,看到此番攻打洛陽立下大功的安守忠!
正是安守忠力排眾議,強渡黃河,從虎牢關突入,這才打亂了魯炅的部署。
后者不得不帶著殘兵從宜陽跑路。
要不是因為這一戰,安守忠壓根就沒資格出現在洛陽宮明堂內。
皇甫惟明心中一動,看向安守忠詢問道:
“安將軍,此戰你以為如何?”
他突然點將,讓在場所有人都大吃一驚。
啥?
安守忠正在想,要不要忙里偷閑,在洛陽找幾個貌美的官宦家美婦人,給下半身的“小兄弟”開開葷。
忽然被皇甫惟明點名,一時間也有些錯愣。
這攻打長安,進軍關中的大事,也是他這個人微言輕,目前還處于“戴罪”狀態的武將該說的么?
不過既然皇甫惟明問到了,那就是個機會,不能隨便敷衍了。
“大帥,末將以為,李將軍的方略太過復雜了。
末將有一策,可破潼關,大軍從潼關長驅直入關中便是。
犯不著花那么多心思。
當然了,末將也不是說李將軍的方略有問題。”
安守忠將自己以前的謀劃和盤托出,當然了,隱沒了攻破潼關的具體辦法。
“這樣吧,本帥覺得二位將軍,說得都有些道理。”
皇甫惟明看到安守忠很上道,于是站出來“打圓場”。
“李將軍帶兩萬兵馬走軹關,攜帶七日干糧,攻蒲州。安將軍領兵五千為前鋒正面佯攻潼關,本帥親率主力為中軍接應。至于破潼關之策,便不在這里說了。”
皇甫惟明環顧眾將說道。
李歸仁心中咯噔一聲,暗叫不妙。自己剛才得意忘形,犯了官場大忌!
果然被皇甫惟明打發去打佯攻了。
主導進擊關中的人,只能是皇甫惟明,而不能是其他人。
如果不能親自帶兵攻克關中,那皇甫惟明,也不過是不姓李的“李琬”,變成了蕭何一類的人物了。
他將來如何能服眾?他如何能保證自己的地位。
出了事,到底是聽皇甫惟明的,還是聽李歸仁的?
等進入長安以后,誰才是軍中最大的那個“大哥”?
李歸仁心大,感覺自己之前主導了主要戰役,所以按照習慣,這次攻克關中,也會是自己主導。
沒想到卻被皇甫惟明給敲打了。
“末將領命!”
李歸仁對皇甫惟明抱拳行禮道,那樣子看起來有些誠惶誠恐。
李歸仁也在心中好奇,皇甫惟明和安守忠二人,言之鑿鑿的說可以攻克潼關,到底是用什么鬼辦法呢?
他們是英雄所見略同,還是事先商量好的呢?
安守忠是不是已經被皇甫惟明收為己用了?
帶著一系列疑問,后面的軍議李歸仁都沒怎么聽進去。一直到軍議結束后,他才失魂落魄的回到城外大營,準備點齊兵馬出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