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方重勇又開口繼續說道:
“汴州富庶,四通八達,又是銀槍孝節軍的駐地。殿下不必回齊州了,明日便隨下官前往汴州。登基大典,要開始籌備了,實在是耽誤不得。”
哈?
李璘跟韋子春都嚇了一跳,他們只是要舉起義旗啊,這登基稱帝又從何說起?
“方節帥,發討逆檄文是應有之意,只是,這登基大典是怎么回事呢?”
韋子春疑惑問道。
哪知道方重勇非常淡定的擺了擺手說道:
“殿下,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難成。
追隨殿下的人,也希望您是九五之尊,代天牧狩。這樣從龍者才會越來越多。
長安百官掩蓋李琩暴行,助紂為虐,您又怎么能和他們妥協呢?
您在汴州登基為帝,以此為根基徐徐圖之,三年不成就五年,五年不成就十年。
您安心,追隨您的人受到封賞,他們也安心。
如此進可以入主長安,退亦不失割據河南,豈不是兩全其美?”
無論是韋子春,還是李璘,都沒想到方重勇居然把話說得這么直白,幾乎是不加掩飾了。
方重勇是生怕李璘駑鈍聽不懂話,直接連一塊遮羞布都不要了,將訴求提了出來。
你不登基稱帝,跟著你混的這些人,他們的身份會不會很尷尬?
不稱帝,你能拿出多少錢來打賞他們?你又能出什么官職來封賞他們?你要以什么名義對掌控下的州縣收稅?
如果你自己都只是一個親王,只是擔任天平軍節度使的宗室近親,那你又能給你的手下帶來什么?
你又有什么資格給他們封官?
這可不是什么“撥亂反正”之類的口號可以糊弄過去的!
哪怕是韋子春,此刻都不敢站出來反對方重勇的提議了。因為拒絕這個提議,就是背叛了永王麾下的幕僚群體。
緩稱王的話,只怕人心不服!
“只要殿下同意,下官……不,微臣便要重建開封城,在汴州營建新都。開祭壇準備祭天儀式,擬定百官人選,并在此宣誓討賊,發檄文昭告天下。
殿下,您以為如何呢?
這世間稱呼為殿下的人太多,還是不如叫陛下順耳。”
方重勇直截了當的說道,也等于是開出了自己的條件。
發檄文卻不登基稱帝,你發個雞兒呢,長安那邊下個圣旨,你的手下就要跑光了!
方重勇給李璘指了條“明路”。
“如何?”
李璘湊到韋子春耳邊壓低聲音詢問道。此刻他的內心極為復雜,而后者心中也是天人交戰。
不得不說,方重勇的提議,真是打在了七寸要害之上。
大家跟著李璘混,雖然口中叫著“殿下”,其實都是希望混個從龍之功的。要不然,當一個親王的幕僚,能施展什么抱負,又有什么意思呢?
如果李璘不稱帝,長安那邊一道圣旨下來,給李璘身邊的臣子封官,到時候誰還愿意留下來呢?
或者說以什么名義留下來呢?
“殿下,方節帥之言……確有道理,現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韋子春小心翼翼的說道。他已然明白,如今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再也無法回頭了。
既然要上,那就拋去一切雜念,勇敢的上吧!
猶豫只會敗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