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事這般著急?”
史思明微微皺眉,略有不滿詢問道。
“大帥,長安那邊派人過來招降。”
耿仁智湊到史思明身邊,壓低聲音說道。
“噢?終于來了啊。”
史思明微微點頭,似乎對此并不感覺意外。
他臉上帶著若隱若現的笑容,只不過配合他那張冷峻的臉,有些不太協調。
“夫人請先回去歇息,某去去就來。”
史思明對辛氏打了個照顧,跟著耿仁智一起去了籠火城的城樓。
看著史思明離去的背影,辛氏微微皺眉,無奈長嘆了一聲。
史思明在她眼里是個好丈夫,但在外人眼里,卻未必是個好人了。
在史朝義眼里,或許史思明比一般的仇人還壞。
然而這又如何是辛氏一個婦道人家,可以改變呢?
很快,在籠火城簽押房里,史思明見到了關中朝廷派來的使者李萼。
史思明一屁股坐到簽押房中的主座上,也不說話,對著一眾部下擺了擺手。
文士平洌,武將牛廷玠、辛萬年、高鞫仁、駱悅、蔡文景、向貢等人,皆安靜的退出簽押房,只留下耿仁智一人在旁聽候差遣。
“說吧,什么事?”
史思明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看著李萼詢問道。
“天子詔書在此,冊封史將軍為幽州節度使,不必派遣質子入長安。”
李萼面色平靜說道,說完將手中的詔書交給耿仁智,后者遞給史思明。
“當初本帥從賊,乃是被脅迫。如今歸順朝廷,正是應有之意。”
史思明淡然說道,甚至連“感激涕零”都不愿意裝一下。那樣子好像是在說:你們現在是在求老子。
“史將軍深明大義,乃是我大唐武將之表率。
只不過……”
李萼忽然頓了一下。
史思明沉聲問道:“只不過什么?”
“只不過史節帥打算什么時候發討賊檄文呢?”
李萼不卑不亢詢問道,雙目直視史思明,絲毫不退讓。
古代通信不暢,各地交通阻隔,信使往來一次需要十多天的情況也是有的,那如何判斷一方勢力的政治態度是怎樣的呢?
答案就是發檄文后張貼四方。
發了檄文,就類似民國軍閥混戰時的“通電全國”。
檄文往往代表著政治信譽,發了檄文,就無法明著朝三暮四了。
如果將來要倒戈,就必須再發一次檄文。為什么偷襲關羽的江東勢力被人稱為江東鼠輩?就是因為他們背刺之前連個檄文都不肯發一個。
很顯然,李萼是懂行的,不好糊弄。
史思明打哈哈說道:“發檄文的事情,本帥要與部下們研究一下。天使不要著急,在幽州城內等消息便是了。”
發檄文是不可能發的,史思明還打算在長安朝廷跟洛陽偽朝廷之間游走,索要好處呢。